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1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建筑施工现场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三宝”(即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并正确使用“三宝”。
3、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工人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悬空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高处作业点的下方须设安全网。
5、凡楼梯口、电梯口和预留洞口,必须设围栏或盖板和架网。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入口,须搭设板棚或网棚。
6、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两侧边和卸料台的外侧边等,须按规定设置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7、对各种脚手架、垂直运输设备、登高和攀登设施的质量必须认真把关。 8、遇强风或大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购买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优质机械设备。
2、确保各类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灵敏可靠。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防护装置更要重点关注,如塔式起重机的高度、力矩、重量限制器等。对机械的运动部件如旋转件等必须设置防护网,无法用罩网防护的部位应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体触及。 3、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严格按相应的安全规程操作。操作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特殊工种须持证上岗。 4、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日常保养和维护,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5、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触电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计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2、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
3、建立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电工、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组成的用电管理机构,负责建筑施工供电、用电安全验收、运行监督检查。
4、建立完善必要的电气检修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5、做好全体职工的日常用电教育和电工技术技能培训、考核、审验工作,禁止乱
拉乱接电源线路和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线路安装。
6、安装好防雷、过流、接地、漏电保护系统。安装电器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器设备要彻底干净。 坍塌防护措施:
1、工程土方施工,必须单独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邻建筑物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应按土质的类别放坡或护坡。较浅的基坑,要采取放坡的措施,对较深的基坑,要考虑采取护壁桩、锚杆等技术措施。
2、基坑边堆土要有安全距离,严禁在坑边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动荷载对土体的震动造成原土层内部颗粒结构发生变化。
3、模板作业时,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
4、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尤其是楼板上集中荷载不要超过设计要求。
8安全预评价结论
机械伤害、塌陷。
2、项目建成后功能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安全事故主要为火灾危害。3、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建筑物防火及消防设施单元进行了检查,共列出了7个检查项目,检查的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安全检查表检查的结果为其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项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5.1.7条“民
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7 的规定”,即耐火等级为二级的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但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超过了2500m2,因此不符合要求,要进行改正。
9心得体会
经过一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一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伟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
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此次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老师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