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8:58: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侯志伟 卜云峰

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1期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机械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阐明了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必要性,对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机械工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与机械工业紧密相关的机械工程学科是高等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学科之一,因此,机械类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过早进人专业学习会导致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相关,实行的是同一层次的所有人,都遵从同一种培养方案、同一种学习要求,培养成具有一样或是大体一样的知识结构的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和适应市场多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外,当今科技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学科的内涵,使传统的机械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科、材料学科、管理学科和人文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许多高等教育研究者呼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积极进行专业调整,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按大类招生顺应了由“单一”、“过窄”的专业面转向“拓宽”、“适应”的知识面的新形势,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创新教育、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满足学生心理变化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为此,淮阴工学院对应用型本科机械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二、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淮阴工学院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是指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数控技术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按机械大类招生,实行“2+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说就是:前两年主要开设机械类各专业公共课程和学科门类平台课程,让学生接受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学科平台基础教育;两年后,按照“立足市场需要,考虑个人志愿,择优分流,综合平衡”的原则,分专业(方向);第三年主要开设学科(专业)整合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让学生接受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掌握学科(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最后一年主要开设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分组课程,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强化创新素质培养,让学生接受专业(方向)教育和工程综合实践训练。在基础阶段(前二年)夯实文化基础,在中间阶段(第三年)加厚专业基础,第四年精修专业,构建“宽、厚、精”(2+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要点

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表现,它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它将较多学科下的专业合并招生,其人才培养方案就不能照搬原有的模式,要通盘考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淮阴工学院机械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开拓创新,凸显特色’,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本专业的重点。”

培养方案是培养模式的具体执行形式,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遵循下列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学科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实践、突出工程、加强学科的工程系统性”。具体做到以下几个要点: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质是全面发展教育。通识教育蕴涵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通”上求“专”,在“专”上求“通”。实施通专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中“通”与“专”的融合和教学与实践的融合。通识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阶段大学教育目标的不同进行修正与调适,建立基于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分类选修课程与自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包括“两课”教育、军训体育、语言文学、文化素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实践等七类课程的教学,课外开设不定期“讲座”,讲座分为人文与自然科学、专业两大类,每个学生在修读期间要选听两类讲座并获取相应的学分。

2.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教学,活化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从人才培养全局出发处理好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能力与素质、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等方面的关系,在各门课程设计上,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打破课程专业、学科界限,将彼此内在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整合,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融合、渗透以及系列课程之间的衔接。所有课程按学生修读的要求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三大体系;按其作用和功能具体分为五大模块课程:公共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

3.扩大内容新颖的专业(方向)前沿选修课。根据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适度降低必修学时,扩大内容新颖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弥补专业(方向)必修课时的不足,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方向)基础知识。减少了学生课堂负担和精神压力,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思考和创造性,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空间,变“被动”为“主动”。

4.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大类招生培养属于不定式、宽口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来各专业各自为战、分散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从全局出发,科学、系统地设置大类招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实践教学的承继性,确保实践教学能顺利开展,满足教学要求又要结合大类招生培养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重新整合原有实践教学项目和资源,科学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该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专业素养更高、实践技能更强。

(1)构建“一条主线、三根支柱”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以培养机械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三根支柱,以机、电、计三方面知识和应用能力作为支撑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三大支柱,围绕三大支柱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习与实验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2)将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组合,分专业、模块、层次、项目供各个专业进行选择。过去的专业课实验,大多是附在各门课程之中,单独开设,互相很少联系,甚至毫无联系,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大类招生后,专业(方向)学时减少了,原来的实验无论在设置方法上或者是时间安排上都是不适应了,为此,我们将前后联系、由浅入深、自成体系的专业实验进行组合,构成独立实验课。实验课的独立开设,利于不同课程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也有利于设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