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28: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1)默写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_____。

(3)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写了两种水果,是______和______。 (4)诗人告诉我们_____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2. 阅读《忆江南》,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2)“能不忆江南?”是( )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莲______。

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道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莲______。

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道______。 (2)连一连。 春______ 荷花

夏______ 梅花 秋______ 桃花 冬______ 桂花

唐______ 杨万里 《小池》 宋______ 自居易 《池上》

4. 阅读练习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______,描写声音的词是______。 (3)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 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2)诗中“______”“______”两个字突出反映了农事的紧张和繁忙的程度。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也感到心惊。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和 , 动态的景物有和。 (2)“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3)本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9. 阅读《池上》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小孩______,自以为没人知晓,却不知道小船在水面上荡开浮萍,留下长长的水痕的事。

(2)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露着 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 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2)解释词语。 ①不值:______ ②屐齿:______ ③小扣:______ ④柴扉:______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道理。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