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3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满族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杨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2期

文章重点阐述了满族民间非物质化原生资源保存的价值,并分析满族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令人担忧

⑴ 满足民族语言日益消失。满语在过去一直是是满族的母语。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三家子满族村,满语还是满族人民在平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到21世纪初,只有一小部分老人能够熟练的运用满语去沟通,并对满族的满语文化有深刻了解,并用满语交流,年轻人则听不太懂满语甚至是一点都不了解满族文化和满语。 ⑵ 满族风俗习惯逐渐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摒弃传统服饰。汉族服饰逐渐代替旗袍马褂等与其类似的传统满族服饰;白面、大米也逐渐代替、“糜子”、“黍”、高粱、粟等。粟,高粱、“糜子”、“黍”、曾经都是满族人民的主传统饮食,日常食饮品基本与汉族一致;砖瓦式结构的现代住房或楼房已经逐步代替口袋房、万字炕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屋。现在,在满族的村落中仍存在老式泥草房,但是用来储蓄家庭用品的。

⑶ 满族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在古代盛行的萨满巫祀活动备受人们追捧,如今一度被人们视作古老的封建迷信,严禁人们举行类似活动。以前的满族民间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当代的满族民间音乐中,一些传统乐器已经逐渐不存在;民间传统技艺逐步退出民族之林,工业化电脑刺绣已经取代民间刺绣技艺和木雕技艺,随着科技的进步,部分的满族刺绣传统手工品将不复存在。

二、保存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

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满族剪纸在过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心灵手巧的满族人民和聪明的民间艺术者把他们的所见所闻都剪成精致的作品点缀着幸福和美满的生活。流传到现在的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记录了满族的历史进程,保留了其原生性和真实性,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民间寓言以及民间笑话还有民间传说等都属于满族的民间故事。 (二)教育意义

满族民间口传文学对人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如满族秧歌曾经闻名全国,它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乡土生活内容,将家庭伦理、婚恋嫁娶,丧葬风俗等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借助各种表演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来处理邻里矛盾,家庭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对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的处理可以起到积极向上的教育作用,而且人们对于这种方式是喜闻乐见的,人民可以普遍接受它。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许多内容都能够栩栩如生地向民众宣传展示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伦理道德等德育,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教育。 (三)经济意义

实现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经济意义,我们可以研制满族剪纸文化礼品小册子,找一些民间艺术家并指导他们手工制作各种工艺品,使这些工艺品流入市场,这样做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力度开发满族药物、大酱、野山蜂养殖等,使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我们应该保留住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原生态,适度开发那些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当地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多方面的资金投入,给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创造更好的传承环境。 三、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方式 (一)增加宣传力度,全面融合各种资源

在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时,要尽量寻求各级各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优势资源与支持,有关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政府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保证。尤其是满族文化博物馆的改扩建及免费开放,政府一定要全方位支持,还可以开展结合满族文化研究者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加大力度宣传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可以将新媒体时代视阈下的数字阅读与互动平台相结合,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过程中充满趣味性和科学性。

(二)开展活动,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更加丰满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寻找一个契机在社区里开展活动让邻里之间去追忆满族传统文化,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记忆找寻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在非满族聚居地可以开展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科普讲座宣传等形式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传进行层级分明的保护性传承。重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普及度提高,使之可以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并持续下去。

(三)提高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动力

不仅要对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保护传承,更要加强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护,将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满族聚居地特色经济文化产品,如此下去就一定能带动当地文化经济繁荣发展,可以着重宣传文化形式传播使其成为一大特色宣传品牌,使当地成为旅游胜地,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参观,促进衣、食、住、行等诸多产业的互动经济回报。而后开发以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特色纪念品,再将其与当地的农、林、水产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产业相融合,全面推进满族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传承发展。实现“成体系,有目标、有方法、成有动力”的创业发展新格局。

(四)各区域间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保存

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这些地区人们才可以了解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应该伴随着民族融合,正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才可以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因此,保护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的不是一个省就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省之间加强区域合作,共同保存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满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原生资源多姿多彩,历史把这笔精神财富留给我们,我们就应该去珍惜它,保护它、不能让我们民族中最为本质的东西丢失在在我的手中,这些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它并发扬光大,不让它消失在人类历史的车轮中。让它永远留存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