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0:3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发展心理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研究年龄特征范围的两个部分:认知过程,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发展心理学概念:(广义)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四、年龄特征的研究: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本质特征;相对稳定性;复杂性

五、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188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六、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二、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口唇期初期(0—6月)快感来自嘴唇与舌吸吮和吞咽活动,口唇期晚期(6月—1岁)来自牙齿、牙床和腭部等咬和吞嚼等活动。肛门期(1—3岁),肛门期初期快感来自粪便排出,后期来自粪便控制。前生殖器期(3—6岁),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潜伏期(6—12岁),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青春期(12—20岁),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只追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能力、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

三、埃里克森阶段划分和特点:

品质 积极解决危机 希望 自我控制与意志 社会指向与目的 能力 解决危机失败 恐惧 自我怀疑 无价值感 无能 阶段 婴儿期 学前期 学龄期 危机 信任对不信任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年龄 0—2 2—4 4—7 7—12 儿童早期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青年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 18—25 25—50 忠诚 爱 关心 不确定感 泛爱(杂乱)或孤独 自私自利 失望、无意义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失望 50—死亡 智慧 四、华生发展心理学理论: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五、斯金纳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强化—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应用,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六、班杜拉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七、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2)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内化说—教学最重要特征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的事实,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经验并内化成自身的内部财富。

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1)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2)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同化,另一是顺应。(3)影响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4)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就是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改变主动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5)发展阶段(具体请查阅书本P52)

心理或思维发展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思维阶段(2—7);(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2-15)。

九、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讨论心理学发展的基本问题——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哦理学——将心理学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系统地分析各种心里发展的研究类型;系统处理结果;

3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书62仔细看——再认)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化原则(书64,仔细看,再认)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从项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再认)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

五、发展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四章胎儿生理——心理发展

一、胎儿的发展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

二、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母体等

三、胎教不是教育,而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心理卫生的过程,首选音乐胎教,还有抚摸胎教,言语胎教;光照胎教。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规律及意义:

(1)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粗细原则。

(2)无条件反射的意义:人类在不同的进化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在今天已没有用处了,一般在几个月内会消失,具有诊断意义,进行婴幼儿智能检查,并且可以利用一些反射进行早期训练。

(3)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及动作本身的发展使婴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自我和客体的概念,并产生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强化说——巴普洛夫;斯金纳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LAD,先天语言装置,是假说实际不存在);认识学说——皮亚杰

三、前语言发展阶段:较长的准备阶段,0~12月。

四、言语交流的发展: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指代性;约定性

五、婴儿的气质:托马斯,切丝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再认)

六、社会性微笑:自发的笑(0—5周);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3.5月);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3.5—4月)。

七、婴儿的依恋发展阶段:(1)鲍尔比的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安斯沃思的依恋类型—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八、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简单交往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

九、自我意识及三种特性:阿姆斯特丹的“点红测验”—用“点红”的方法,对婴儿进行追踪研究,揭示了自我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脑电波的变化:δ波——θ波——а波

二、脑区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三、游戏的理论:1霍尔复演说——格罗斯生活条件说

2席勒—斯宾塞精力过剩说——拉扎普斯—帕特瑞克娱乐放松说

3彪勒机能快乐说——博伊千介克成熟说

四、当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

3学习理论——桑代克

五、游戏的种类:

1按目的性分——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游戏

2按认知发展阶段分(皮亚杰)——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3按儿童社会性发展分(帕滕)——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

六、掌握词汇发展特点: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

掌握句子发展特点: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七、元记忆(弗拉维尔):关于记忆过程的认知或认知活动

八、幼儿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九、关于儿童自我中心性的研究:(皮亚杰)三座山测验;守恒;类包含

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十一、皮亚杰研究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研究方法:对偶故事。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无道德判断时期或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