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11:0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领域中的观念、手段、方法和模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影响。尽管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缺少保障体系,信息化发展机制不完善等。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山区教育,往往面临着资金欠缺导致教学设备配置困难;学校布局分散导致资金投入效果不明显;师资水平不高导致培训任务重;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全面实施现代化教学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阻碍。近10年来,信宜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确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充分发挥教育装备部门“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监督”等职能,着力破解山区教育现代化难题,为全市中小学规范实验室建设、加强图书馆(室)管理、配备电教仪器设备、指导开展电教科研、参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下面,就我市积极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作探讨。
一、规划先行,分层推进
抓好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稳步有序推进信息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建设项目,必须始终注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循序渐进,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为此,我们在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引下,结合信宜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分层实施、分类推进,力求坚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先行,坚持选点示范和面上推开相结合,确保规范有序,持续发展。 1.抓规划
我市根据教育发展形势要求,早在2003年就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2006年,结合贯彻《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2004-2020年)》(粤发[2004]13号),出台了“十一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编印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指引。2007年,就全市教育装备工作进行规划部署。2010年,就全面推进“校讯通”工程暨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进行规划部署。2012年,结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就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发展任务、队伍建设、技术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2.分层推进
信息化设备、资金非常有限,我们不搞全面同步铺开,而是分层推进,主要是通过抓好教育城学校、市区学校、上等级学校、中心学校等几类学校作示范,通过辐射和带动全市学校逐步推进。在这过程中,注意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近十年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教育装备建设。目前,全市建设有独立的科学楼、实验楼共65幢,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理、化、生、科学等学科实验室700多间,仪器室、准备室、图书室等1200多间;全市装备了高中、初中、和部分计算机室147间,教学办公用电脑已达14800台(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得到迅猛发展和推广,全市学校累计达1360台(套),一种新型的电教设备――智能液晶交互式一体机,也在我市部分中小学安装使用。
二、 加强山区教师培训,大面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能否使大批的山区农村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推动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中,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着两大认识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两个问题。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 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操作,更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只有极少数。为此,我们把山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