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013年二建《法规》真题答案及解析(校对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38: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B.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D.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E.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双方约定的服务期未到期,但劳动合同期满 【答案】ABCD

【解析】考查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参见教材p127-128 73.建筑工程项目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就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 A.已经办理了用地批准手续

B.施工图设计文件已按规定通过了审查 C.消防设计图纸已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

D.按照规定应该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 E.已经办理了招标投标核准手续 【答案】ABCD

【解析】考查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参见教材p27-29 74.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包括( ) A.公权性 B.自愿性 C.保密性 D.强制性 E.程序性 【答案】ADE

【解析】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包括公权性、强制性、程序性。自愿性和保密性是仲裁的基本特点。参见教材p199

75.某施工合同约定:发生争议由仲裁委员会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后双方发生施工合同争议,根据该条款,对该争议案件享有管辖权的应为( ) A.合同履行地法院 B.仲裁委员会 C.合同签订地法院 D.被告住所地法院 E.原告住所地法院 【答案】AD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参见教材p208。因合同未约定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采用24条规定,不选CE。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所以不选B。

76.下列情形中,符合工程发包、分包管理相关规定的有( )

A.施工企业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分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交由他人施工 B.建设单位将建筑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标段分别进行招标 C.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直接将部分专业工程进行分包

D.施工企业将包含人、机、料在内的工程以扩大劳务分包形式进行劳务分包

1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E.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筑工程劳务作业进行分包 【答案】CE

【解析】禁止肢解发包,禁止违法分包。参见教材p33-38 77.下列情形中,属于合同继续履行例外的有( ) A.债务人不同意履行 B.债务人公司分立 C.法律上不能履行 D.事实上不能履行 E.履行费用过高 【答案】CDE

【解析】继续履行必须建立在能够并应该实际履行的基础上。《合同法》第11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参见教材p192

78.合同无效的原因有( ) A.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C.一方以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集体利益 D.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 E.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BE

【解析】无效合同的原因

(一)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一方以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四)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参见教材p165-166

79.下列合同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有( ) A.建设单位因对工程内容存在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B.施工企业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C.总承包单位将施工图深化设计风险转移给分包单位的合同 D.建设单位为偷税而订立的施工合同 E.村民胁迫施工企业订立的供货合同 【答案】ACE

【解析】导致合同变更与撤销的原因 (一)重大误解 (二)显失公平

(三)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四)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

1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参见教材p167-168。BD为无效合同。

80.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情形中,属于《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重大事故的有( ) A.重伤80人

B.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C.死亡20人

D.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E.死亡30人 【答案】ABCD

【解析】考查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参见教材p6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