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2:27: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者:曹淑英

来源:《商情》2010年第06期

[摘要]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是主张自由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和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后来的办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当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鉴的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 教育思想 当代教育 完全人格

一、提倡教育独立

1922年蔡元培发表了《教育独立论》、《非宗教阅读运动》,阐述了他关于教育独立的主张。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他认为教育不能受政党影响的原因是:“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教育必须脱离宗教的原因是:“教育是进步的”,“教会是保守的”,“教育是共同的”,“教会是差别的”。他认为信仰是个人精神上的自由,不能受外界的干涉。所以,他认为“现今各种宗教,都是拘泥着陈腐主义,用诡诞的仪式,夸张的宣传,引起无知识人盲从信仰,来维持传教人的生活”。实施教育独立的办法,他曾提出从教育行政管理上,把全国分成若干大学区,每区设一中心大学,管理区内各种学校及教育事宜,政府不得干涉学区工作。在每一大学区内,由教授组成教育委员会主持学校工作。此外,在学校不得设神学科,不许传教士任教,凡以传教为业的人,不能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这是蔡元培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的传播,也是蔡元培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中能够作出卓越贡献的关键所在。 二、提倡完全人格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他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样去培养。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即具有自由意志的、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而不是奴性的分裂的人格。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新人的目标,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于1912年4月,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我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它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为了切实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它摆脱不了宗教的狭隘性。它与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存在冲突的。 三、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对学生个性的束缚。主张应该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1918年蔡元培在“天津中华书局直隶全省小学会议欢迎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讲话《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批评中国旧教育“是教育者预定一目的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问起其性质之动静,资禀之锐钝,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奖之,不能者罚之,如吾人之处置无机无然”,他认为这种教育应该改变的。新教育应该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教育者不要事先有个固定的办法,去约束受教育者,他说:“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所以,蔡元培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他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育不能违反自然、压抑、禁锢、束缚学生的个性。” 四、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教育思想。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无论何等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正由于蔡元培的这种态度,北京大学才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堡垒,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的传播。关于大学的办学方针,蔡元培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络众家,兼容并收。”重点在对待古今中外学术的态度。他认为大学对古今中外的学术都应研究,所以很重视图书馆的建设,认为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网络众家,重点在广收人才,并且能恰当的任用,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只问学问才能,不问思想派别。因此,北大教员里,既有提出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也有在政治上落后保守,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陈介石、黄侃、陈汉章等,还有未上过大学的梁漱滢,有洋博士和晚清进士,有德、英、法、美各国籍教师等。兼容并收,重点是指对学术研究的态度。他认为学术自由是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大学不可有专己守残之习。当时,在北大新旧学派共处一校,各讲其学,形成新旧学派对峙、争鸣的形式。当然,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不是对新旧两派采取不偏不倚的中庸态度,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借此打破长期以来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与垄断,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达到开风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元培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8.

[2]教育的视界.湖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