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7:4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教案

13 背影

1.理解积累“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等词语。 知识与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2.仔细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亲情,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朴素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朴素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引导学生养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亲情,心存爱意,理解、感恩、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增进与身边人的沟通和交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作者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简介 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课 前 预 习 写作影。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背景 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祖母的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体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特点是通过对现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1 /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教案

知识 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游记、通讯、书信、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马褂(ɡuà) 搀扶(chān) 交卸(xiè) 奔丧(bēn sānɡ) .....狼藉(jí) 赋闲(fù) 迂腐(yū) 栅栏(zhà) ....读准字音 琐屑(suǒ xiè)差使(chāi) 典质(diǎn) 踌躇(chóu chú) ......蹒跚(pán shān)颓唐(tuí) 举箸(zhù) 簌簌(sù sù) ......拭泪(shì) 游逛(ɡuànɡ) ..簌(sù)簌簌 藉(jí)狼藉 籁(lài)万籁俱寂 籍(jí)籍贯 辨清躇(chú)踌躇 琐(suǒ)琐屑 字形 箸(zhù)举箸提笔 唢(suǒ)唢呐 著(zhù)著书立说 锁(suǒ)锁链 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勾留:短时间停留。 理解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物的人。 词语 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警醒:睡眠时容易醒来。这里是不要睡得太沉的意思。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踌躇:犹豫。 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触目伤怀: 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已:停止,文中是控制的意思。

新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 /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教案

课导入 ——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朱自清的《背影》就像这两首歌一样,曾深深地感动过几代人。这是因为,情到深处自然真;这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美好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遗失。让我们在赏读《背影》中,学会珍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感动。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记叙了作者与父亲奔丧完毕,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些背景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新课展开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 第三层(第6自然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1.体味“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句中“蹒跚”一词的妙处。 “蹒跚”一词很关键,父亲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而行的,可想而知上下月台就更加难了,更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为什么用“攀”不用“抓”? 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3.“两脚再向上缩”,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地紧张啊!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