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峰教学案例——黄厚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定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33: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节有魅力的语文课

——读《黄厚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有感

手捧着黄厚江老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每遍读到其中的精彩会意处,我内心都会为之一动,感慨唏嘘良久而难以平复,觉得这真是一节有魅力的语文课,并由此反观自己,顿觉愧疚不已,怅恨自己的课堂缺乏这种人情味和艺术美。

其实,对于黄厚江老师,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不仅是因为我曾经买过黄厚江老师的《名师讲语文》一书,还粗略地浏览过一遍,而且我还曾在连云港与之有一面之缘。说陌生,是因为我虽亲睹其真容,但在聆听了他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发言后,我却肤浅地觉得黄老师只是浪得虚名罢了,实在是无真本领罢了。

而在不久前的一次送教下乡中,我因讲白居易的叙事诗《观刈麦》,并没有形成令我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着实苦恼了许久。就在这时,我才通过这篇课堂实录对黄厚江老师有了新的认识。黄老师在整堂课中展现出的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艺术着实令我叹赏不已。

面对一首古诗,到底教什么内容,大家的取舍基本雷同,不外乎就是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名句赏析、主旨情感、写作方法等内容。然而,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裁剪取舍,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就像面对同样的食材,蹩脚的厨师做出的可能就是寡淡无味的菜品,高明的厨师烹调出的则是佳肴盛宴,而黄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高明的厨师。

黄厚江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行云流水;导学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评价点拨机智幽默,收放自如。

一、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行云流水

通过反复品读这首诗歌的课堂实录,我将其教学环节做了这样的梳理:对话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选点品读——朗读收尾。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起承转合,丝毫没有生硬牵扯之嫌,却如行云流水般,过渡自然巧妙。

在上课伊始“起”的环节,黄老师并没有铺垫,也没有渲染,而是开门见山,在和同学们的对话中,明确了课文题目和作者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却已经在蓄势待发,为接下来的环节中顿生波澜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黄老师通过让学生分层默写和听读的形式,扎实而有效地初步检测了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写的情况,并适时地穿插了辨析多音字、印证词义、赏鉴书写、规范标点等

小的环节,从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全面地评估,可谓是波澜迭起,妙趣横生。

而在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黄老师又反弹琵琶,巧妙地回扣诗题和诗体,通过穿插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这首的豪迈和激越的情味。

二、导学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如果说预习检测还略显常规的话,接下来导学环节则是黄老师高超教学艺术的集中展示。黄老师先后抛出两个主问题:其一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其二是“你们能从哪句诗中看到画?”前者是品抓诗眼,初悟主旨,后者则是想象画面,描述画面。这两个问题一浅一深,颇具开放性,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黄老师并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导引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突破对难点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理解。

接下来,黄老师又提供了两个话题,使得课堂有了回环往复之美:其一是“如果要保留两联四句,你们觉得哪四句必须保留?”其二是“如果要把这两句诗转换成一个画面的话,你们觉得是画一幅竖幅的画面好,还是横幅的画面好?”这两个话题使得这堂课有了文学鉴赏的深度和味道。

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其间却存在着极大的逻辑性,可谓是环环相扣,一直导引着学生的思维,颇具生成性,使得整堂课散发着极大的魅力。

三、评价点拨机智幽默,收放自如

在整堂课中,黄老师的评价语言机智幽默,妙趣横生,彰显出极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预习检测”中,黄老师在追问学生预习要求的时候,那句“黄老师一般不要求同学们能背出来,只要求能默出来”的话就颇显幽默感,令学生听后大笑,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在面对只有一个女生主动上台默写的情况时,黄老师的语言颇为风趣,“有没有啦?男人们!”而终于一个男生举手的时候,黄老师一句“很好,用北方人的说法,是纯爷们”也很诙谐。像这样的风趣诙谐的语言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但是若是用得多了,就会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反而影响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黄老师的分寸就把握得当,收放自如。

面对着学生的错误,黄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先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点,再委婉地为孩子台阶下,如在一个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黄老师则这样说:“不过,老师觉得那不是读错了,而是口误,他心里清楚,对不对?”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激励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勇气。

可以这样说,黄老师的机智幽默,就像美味的佐料,为这节课增添了不少的人情味,

使得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极为和谐融洽。

总之,通过对黄老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的研读,我深刻地意识到,要上出一节好的语文课,裁剪取舍出合宜的教学内容只是第一步,而设计出合宜巧妙的学习活动则更为必要的,只有人情味和艺术美兼而有之的课堂,才是有魅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