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探究饶宗颐的人名学思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1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探究饶宗颐的人名学思想

作者:刘迎迎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3期

摘 要:饶宗颐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迄今为止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甲骨文、敦煌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古文字等方面颇有造诣,蜚声海内外。然而通过《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的阅读,我们发现他在人名学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想,本文就此篇序言试着解读饶宗颐先生的人名学思想。 关键词:饶宗颐;人名;历史;文化;民族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3-03

饶宗颐,广东潮州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书画家、翻译家,集学术、艺术于一身,和国学大师季羡林齐名,在学术界有“北季南饶”之称,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发现他在人名学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这篇序言虽然篇幅不长,仅1200字左右,但是短小精悍,饶公的人名学思想却博大精深,真可谓“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本文试着从人名起源、“名”的用字来源、人名与语言学、历史、文化礼俗、民族关系以及人名学学科定位等几个方面来解读饶公在这篇序言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名学思想。 一、人名的起源

自古以来,世上万物皆有其名。人类的姓名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完善,但是关于人名的起源问题大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人名学专家萧遥天在《中国人名的研究》这本书中这样详尽地分析了有关人名的起源问题:“草昧时代,初入浑浑噩噩,无所谓名,……人的有名,乃在知识渐萌,人我之间的交际渐密,渐从体形、声音的特征加强认识,这种存留在心坎里的无声符号,可说是名的胚胎。后来人事日繁,群居生活日渐发达,觉得以形体声音的特征为某人默记的标准还不够,便需要立一个显明的符号以与某人,因是名便诞生了。”①通过萧遥天先生对名的起源的说明,我们知道,上古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仅仅互相认识形体和声音就够用了,但如果要是在夜晚相遇,对面看不清楚,这时便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声音符号作为本人的标记。饶公在这篇序言中,引用许慎的《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具也,其不相见,故以口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朱骏声:‘名者声也,字者形也。’‘名是以声音为事物的识别’。”看来他十分赞同萧遥天关于人名起源问题的见解,认为“名”当初只是声音,也赞同许慎把“名”解释为“自命也”、“从口从夕”和“以口自名”这一解释的合理性。

萧先生认为,名的起源有三个动机:一是起于以口自名;二是起于我的独立单位建立;三是起于个人图腾崇拜。原始氏族社会的姓与名最初是没有带太大区别的,姓为公名,名为私名,最先使用的是公名,慢慢才出现确定性的私名,即我们所说的“名”。饶公为他的书作序,必定深读这本书,所以我们得知,饶公赞同作者的人名起源之见。 二、“名”的用字来源

谈起人名的起源,难免要说一下“名”这个字的用字来源问题。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饶公不但赞同作者的人名起源之见,他还看到了“名”与“铭”的关系。他在序中这样写道:“祭统云:‘夫鼎有铭,铭者,自铭也。自名,以称杨其先祖之美,而名著之后世者也。’是名即是铭。……这些一二个字的铭文,既是人名氏名,亦即是文字,可见名之为铭,已盛行与殷世,与礼俗甚有关系。”

“铭”字的前身是“名”字。商周时期,因不同形式的祭祀而需要不同种类的彝器,为了便于称呼这些彝器,就需要给它们分别命名。“名”字包括了命名的过程、命名的起因、目的和其他所连带的与宗庙和祭祀有关的问题,甚至有的命名本身就是祭祀种类。这种命名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于是这个“名”字因用于祭祀的铜器的重要而连带地受到至高无上的尊崇。以后因为“名”字和青铜器的关系密切,就加上了“金”字偏旁,于是金字旁的加入,使原来与命名有关的所有文化内涵都赋予到这个“铭”字里了。由此可见,“名”这个字正是“铭”文化内涵的始祖,而“铭”字的种种文化内涵就是从商周时期为彝器命“名”发展而来的,并不是“名”这个字本身的词义。

下面我们再从古代文献上简单考证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铭”是为了称扬其名,故《释名·释言语》说:“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又《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释典艺》:“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郑玄注:“铭之言名也。”说明早在汉代,语言学家已经认识到“铭”源于“名”。又《周礼·春官·小祝》:“设熬置铭。”郑玄注:“铭,今书或作名。”《集韵·青韵》:“铭,或作名。”这些例证说明,“铭”字在通行初期,经过了一段二字并行的历史时期,后来约定俗成地各司其职,被固定了下来。从两个字的历史演变来看,两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饶公认为“名是文字的前身”,他在序中写道:“‘古曰名,今曰字。’……所谓‘正名’本来就是正文字。”《说文解字》:“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先民造字之初是“依类象形”,即依样画样,称为“文”。“文”者“纹”也,即交错而画的意思。《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论语·子路篇》:“必也正名乎!”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所以在古代,称文字为“书”或“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饶公在序言中谈及人名时,不仅关注了人名的起源,还看到了人名中“名”与文字方面水乳交融的历史渊源,由此可见,饶公认为人名学不单单研究人名,还和文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足见饶公之博学。 三、人名是一种符号

饶公在序中这样写道:“名是一种记号。”名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人的标志符号。循名责实,名实相符,都是对人而言。作为指代某一社会成员的人名,具有突出的符号特征,所以说,人名是一种符号。

既然人名是一种符号,那么它就应该有符号的特点。符号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常用甲事物去代表乙事物,而且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符号一般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符号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语言学中,我们把它称作“任意性”。人名作为符号,从形式上看,人名是一种听觉符号,是以人类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为物质形式的;从内容上看,人名指代某一特定的社会成员;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看,人名和指称它的对象的关系,也是一种约定关系,或者说是任意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索绪尔”当初不叫“索绪尔”,并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语言学家,正如“玫瑰”即使不叫“玫瑰”,把它叫做别的名字一样,照样不会影响它的芳香。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在其《正名篇》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名。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任意性。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语言符号代表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而人名的实质也是一种标记符号,是个人的特称。虽然它与个人没有任何联系,却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够代指个人,以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符号。它作为某一社会成员的特定标志,是个体存在的一个基本证明,也是区别他人的重要依据。

人名既然作为个体的标志,那么它的指代性就具有了排他性,一个社会不可能名字都相同,否则社会就失去了秩序。因此,人名一旦确定下来,不可能经常修改,这样的话,名和人不符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便。现在购买火车票、住宿、考试等都需要实名制,每人办理一个身份证,想必也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人名首先使人成其为独立个体,人名的单一无二性,实际上就构成了此人的单一无二性。语言学中的符号进入社会就具有了强制性,不能随便更改,否则就会被社会拒绝。人名作为符号的这一特点和语言学符号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饶公认为人名是一种记号,实际上他看到了人名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作为社会成员的特定标志。除此之外,他还看到了人名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人名与历史、文化、民族

饶公在序中说:“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是他们的标志,离开了人名,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因此,人名的研究亦是治史的一把钥匙。”可见,饶公对人名学作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