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门店的商品管理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3:45: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零售门店的商品管理系列之一

当你进入10家“夫妻老婆店”,会发现至少有9家的货架上放着你半年前就看到的商品,至少有5家放着你一年前看到的商品,至少有3家放着已经超过保质期很久的商品——它们甚至还保持着当初上架时的“蔫”样子。

但糟糕的是,很多规模更大的零售商,表现得并不比这些小店好多少。那些懒惰的经理们会等到供应商把“新品进场费”摆到自己面前时才考虑淘汰商品!

他们不知道:滞销品是超市经营中的“毒瘤”,只有及早去除,营运才能健康进行。租金越来越高昂,陈列空间更显得宝贵,如果滞销品占据了空间,使新品无法导入、畅销品的陈列无法扩大,单位面积营业效率当然不可能有良好的表现,更谈不上出现赢余了。

滞销品的出现直接反映着超市的营运水平,我们从下面的分析中将可以明白:哪些管理问题会导致滞销品的出现——有时,对付“蔫”了的滞销品,恐怕要从“根”上解决问题才行。

质量问题导致的滞销

供应商所供应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且零售商进货和收货过程把关不严,顾客购买以后发生退货,造成门店商品积压而成为滞销品。

在管理不善的零售企业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采购明知道商品质量不行,但为了高收益(高毛利、进场费或个人贿赂),将商品硬塞进卖场;一是配送中心或门店收货部门工作不认真,把掺杂在好商品里的劣质品收进了。

零售企业如果确定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应当第一时间从货架上将所有商品下架,并与供应商和厂商联系商品的退货处理和召回,以及谈判相关的治疗和赔偿问题。同时,零售商需要统计所有的库存数字和已经销售的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调集商品的销售档案,联系可能联系到的顾客。涉及到DM刊的快讯商品,应当在门店的显著位置做出公示道歉。

进价问题导致的滞销

商品进价过高,或物流等采购费用过高,导致商品定价高过市场同期水平,从而影响商品畅销度。常有的现象是:采购人员对本地和其他地区的商品价格不熟,但为增加商品丰富性,专门

从外地现金购入新商品。进入门店销售后,才发现原本本地就有供应商,并且价格也有一定的优势,使得商品变成了滞销品。

此时,零售商只有吃哑亏,估计当地顾客心理价位,修改商品的零售价格。

商品过季导致的滞销

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者零售商内部商品运营混乱,延误了销售时机,使得季节性商品成为过季商品。

例如在中秋节前一天,某个门店的一些畅销品牌的月饼已经大面积断货,而供应商因为各种情况无法当天供货,而在中秋节下午才将大量的商品送至门店,此时门店面对的很可能,就是中秋节后的月饼滞销了。

如果该类商品能够及早发现(临近过季),而零售商又强势,则可将商品及时退给供应商或者拒绝收货,由其进行商品调剂或者将商品调拨给其他的门店。

被供应商压货导致的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