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3:0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顾客化、竞争化和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第一,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体系,指标的计算是依据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得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的缺陷。这些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已发生的、过去的、历史的经营状况,而不能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现在正在进行的创造未来价值的活动。这种对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事后评价,势必会引发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的行为。

第二,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局限于对有形资产运用成果的计量和描述,往往难以衡量企业在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和市场推广等无形资产方面经营的成败。在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下,国有企业仅仅重视产出过程的有形的核心环节——生产环节,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源投入来维持企业产值的增长,相应的采用了以产量、产值、利润为主的业绩评价指标。但是随着我国生产体系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形成,再以这种描述数量型增长的业绩评价指标来评价国有企业的业绩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于对企业内部流程信息的评价,忽视了外部信息的影响。它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如: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职员满意度、供应商、竞争对手、政府的支持程度等等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未来的财务业绩,忽视了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业绩评价指标就不可能做到客观、综合和合理。

第四,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考虑更多的是财务指标,而非财务指标涉及的甚少。财务指标大都属于结果指标,不能有效地与企业正在进行的作业活动相联系,因而不利于观察经营者行为对业绩的直接影响。而非财务指标更多反映的是过程,在前三点中提到的能反映企业战略意图的科研、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指标大多是非财务指标,它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第五,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传统的财务理念中,利润被作为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但是利润的实现和现金流入往往不具有同步性,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利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真和扭曲。一方面,在计算利润指标时是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这实质上是虚增了利润;另一方面,由于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和财务报表编制具有相当弹性,管理当局往往利用这些来操纵利润。

2.3现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5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已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和推动企业经营机制改善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开放前期国家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一般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效果;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开始由行政审批逐步向间接管理转变,即只定位于“裁判员”,不再当“运动员”,这就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能够进行客观、公正和公平的评判。

(二)促进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从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隐患,面临当前经济全球化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尽快实现从粗放型模式向效益型模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环节,使企业的经营观念和发展战略建立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因而客观上要求构建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内容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三)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管理科学”的实质就是促进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围绕绩效进行,以提高绩效为出发点,因而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四)加快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和健全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手段,如对企业经营者的科学考察和选用、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制,都必须以客观、公正和公平的绩效评价结果为前提。

6

3现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现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是要考虑既要改变边原有指标体系的不合理之处,又要保持企业统计指标的连续性;二是要考虑既要提高对企业经营状况如实反映、监督和分析的能力,又要提高统计指标的使用效率;三是要考虑既要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要为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因此,改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科学性和简洁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的采用可以客观量化的数据,能较真实的反映企业发展的状态及各个主因素层和指标层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同时,一种好的评价指标,不仅要科学,还必须简洁。否则,再好的评价体系也难有其存在的市场。另外,简洁性不仅可以保持统计指标体系的稳定性,而且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绩效比较。

第二,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个企业是一个大系统,对这样一个系统进行评价,就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描述企业特征。同时,企业是有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这些层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所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应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反应影响企业绩效的全貌。同时,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尽量少而精,资料易取得,方法易掌握。

第四,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

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因而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要能较好的描述、刻画与度量未来的发展趋势。

3.2现代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架

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后,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但财务指标仍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而且到目前为止仍在绩效评价中占有统治地位。其原因,首先是财务指标由于具有一定可比性、可度量性,使得企业内部比较、历史数据比较成为可能,使不同住处使用者在判断某一阶段经营活动成效时有了客观凭据,如内部管理人员通过成本指标进行成本预测和控制,股东可以通过经济附加值判断投资价

7

值,债权人通过利息保障倍数等判断贷款的安全性。其次,财务指标本身也不断发展,使得其所蕴含的信息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绩效。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价值”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性的财务指标。因此,财务指标乃是最终的绩效评价工具。

但是,最终评价工具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是“最佳”工具。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财务指标大多数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这样,会计数据在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均会带入财务指标当中,也许,一些财务指标仔细的调整,可消除会计信息中存在的扭曲,但是,这将导致指标本身趋于复杂。而指标越复杂,就越难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指标的导向作用和监控作用就越低。(2)大多数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历史的和现在的经营情况,二企业价值却要求反映现有经营行为对未来价值的影响,即蕴含对未来价值的预期成分。(3)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经营行为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财务指标难以涵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财务指标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恰恰是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的,它不受会计信息局限性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价各种经营行为,而同时又避免财务指标进行货币化计量时存在的困难。它还可以对现有经济行为进行直接的“描述”,从而使它能够包含现时财务指标没有包含的,但却能在未来财务指标上反映的企业价值信息。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应加大对非财务指标的重视。

非财务性指标克服财务指标的上述缺陷,还有以下重要优点:

第一,过程适合跟踪评价。这些新方法的运用,是以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并立即处理为基础的,在这一方式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连续的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视,是这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而在传统方法下,绩效报告通常是定期编制,其时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企业整体教的评价。为了强调企业的整体利益,一些非财务性绩效指标都是立足于行业的角度来进行评价,而不是各个部门。虽然对各部门们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整个企业来说,各部门只是企业的一部分,部门利益应服从于企业整体利益。

第三,注重未来预期评价。新评价观念与方法,更注重未来趋势,注重对未来一些指标的变动趋势的分析,而不像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那样只注重当前情况的评价。

第四,预测未来现金流量。非财务指标直接的计量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产品和劳务,所以,他们可以更好的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向。例如:一些行业长期财务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有能力遵守在一个有竞争力价格改进产品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