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3:5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作者:王秀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2期
【摘 要】 家庭是幼儿个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浅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依据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说明家庭教养方式的功能,最后根据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 家庭;幼儿;个性
【中图分类号】G6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家庭教育进行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有较高文化知识及修养的家长比较客观地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性格、特点,去挖掘孩子潜在能力。其次,家长的职业对幼儿个性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反映出知识分子的家长懂得一些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较正确、恰当地培养孩子的个性。 (二)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现代竞争的社会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博学多才,有一技之长。但孩子不一定按照家长的愿望去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据调查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让孩子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愿望并不强烈。他们比较尊重幼儿,觉得孩子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应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而另一些家长由于文化层次较低,他们有一种补偿心理,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按家长的设想道路发展,将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三)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教养行为
在活动中,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比较明智,不主张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较重视父母言传身教的方法,能尊重幼儿兴趣,尽量满足幼儿好动的愿望;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则倾向于以物质奖励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忽视父母的榜样作用,有抑制孩子兴趣的倾向。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二、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好奇好问,对一切新异事物都感兴趣。他们对一切不理解的新异事物都感兴趣,都会提出问题。
2.心理活动缺乏目的性。儿童由于缺乏明确的活动目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从兴趣出发,易受客观因素的干扰。
3.活泼好动,喜爱与学习有关的游戏。但另一方面又保留着学前期爱玩好动的特点。 4.意识的倾向性还不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较单纯,独立性较差,对师长的话(特别是老师的话)百依百顺,较易于模仿成人的行为,许多行为只是习惯所影响,并没有成熟的动机。 三、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一)四种教养方式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国内学者刘金花认为评定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有两个:控制(对孩子是否提出成熟的要求)和爱(即是否关心、信任和尊重、理解孩子)。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父母分为四种类型:娇宠型、专制型、冷漠型、权威型。 (二)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不同影响
1.娇宠型父母——不控制+不完全的爱 娇生惯养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对小孩的任何要求不假思索的答应,对小孩百依百顺,任凭其呼风唤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制止。却不知如此的娇纵会导致小孩子形成任性、无理取闹、惟我独尊、缺乏礼貌等一系列不良的性格特征。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2.专制型父母——控制+不爱(拒绝) 控制有余,爱心不足。这样的教育方式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过度叛逆行为。当孩子的反抗被压服时,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和创新精神等许多宝贵性格特征便被随之毁掉,逐渐形成粗暴、冷漠的性格,或形成执拗、怪癖、神经质、情绪不稳定、自卑等性格。
3.冷漠型父母——不控制+不爱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放任自由,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易形成冷酷的、情绪不安或消极的、与世无争、玩世不恭的不良性格。这样的环境造就的小孩子基本表现得自傲、自狂、目空一切、自以为事。
4.权威型父母——控制+爱(接受) 父母不任意干涉孩子的活动,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但不苛求。遇事同孩子商量,不把成人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民主教养的态度易使孩子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者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个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教养方式的功能
教养方式的第一个功能是情绪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就是那些关于个体被信任和接受的信息。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其个人特质如何,个体的价值经验总会得到承认。这种信息将会提高个体的自信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就注意到了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性支持功能,发现孩子对外界社会的反应与父母所提供的温暖和安全分不开,没有这种关心,孩子的行为发展就容易出现反常。同时,孩子自身也会发展出一套与父母建立关系的依附模式,通过依附,孩子从父母处获得温暖和安全感。孩子在面临新的情境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依附关系中的方式相似。并且情绪性支持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研究者在探讨教养方式与神经质关系时就发现,不良的教养方式,如拒绝、偏爱及过度保护等易使子女患神经症。 家庭教养方式也影响儿童的应激行为。应激行为是指伴随应激的心理反应,个体在外显行为上发生的某些变化。通过研究发现,温暖或是严厉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应激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拥有双亲温暖的孩子在应付紧张生活事件上要比拥有单亲温暖的孩子有优势。另外,父亲和母亲温暖的影响也不一样,母亲的影响要大于父亲的影响。从总体影响上讲,不论父亲的温暖如何,母亲的温暖总是最主要的。在这里应该注意区分温暖与溺爱。温暖的父母爱孩子,他们在肯定孩子良好行为的同时,也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溺爱则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论其正确与否。母亲对孩子的溺爱会使孩子在遇到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与一般孩子相比,受父母溺爱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挫折感与焦虑。 四、教育建议
根据幼儿个性差异对家长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对家长来说几种教养方式的家庭给予正确指导,引导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不是消极地冷漠,或过于的溺爱。
对文化层次低的、特别是个体户家长中教育观又存在失误的家庭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引发其发挥观念对行为的指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定期召开同类家庭家长教育子女经验的交流、研讨会,互相取长补短,纠正偏差行为,更新观念,具有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探讨、研究适合不同类型家长的指导方法与指导模式。促使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担负起培养有良好个性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莲清:对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思考.中国家庭教育,2006,9
2.公桂兰等: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