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0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李正远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2期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思路都发生了创新性变革,传统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在学生思想意识、环保理念方面的培养有所忽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对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强化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为主要切入点,从多个方面重点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借鉴,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教学;环境教育;途径;方法

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下和谐统一将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环境问题也日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化学是当前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积极有效途径和方法渗透环境教育,成为化学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对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化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环境素养是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能够有效彰显素质教育的理念内涵,引导学生形成环保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维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融合,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加深对化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得学生明确自身身上肩负的种种责任,这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社会发展能力的强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中选择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当前人类所需要解决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通过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工农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给环境带来的负担,更加深入理解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义,从而产生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将这一思想落实在行动中。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将环境教育的各项内容逐步渗透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保证环境教育的各项内容可以充分落实、具体践行在实际的化学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奠定基础。对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以课堂单一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抽象的化学知识转换为具象的生活事例,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播放工厂化学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讲解二氧化硫所产生的危害。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酸雨的纪录短片,为学生二氧化硫知识的理解奠定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积极开展与高中化学有关的课外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与其有关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探索欲望,使得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感受环境教育的内涵,从而切实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在重视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当前环境保护理念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教育方案,在实践探索中更好的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汽车尾气成分检测”这一课外主体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资料搜集的方式来了解汽车尾气的污染成分,并且对其所产生的危害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就“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危害?”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三)以历史讲述为切入点开展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以历史讲述为切入点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促使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例如,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食品安全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化工污染原料进入到人们的食品安全当中的事例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环境教育理念。同时,可以借助福岛核泄漏事件、英国烟雾事件等真实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了解化学污染品的危害,并且感受到其对人民群众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并埋下社会责任的种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通过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使得环境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实效性。化学实验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直观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多种特征,在实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化学物质的具体变化,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硫酸、硝酸和氨”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原本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改用铜丝来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硫酸的反应,在反应生成环节中可以随时拉出铜丝,反应则会马上停止,这种改进实验装置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注重历史讲述、强化实验教学等方面来渗透环境教育,实现学生化学知识水平与环保意识形成的协同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李聪芳.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环境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J].学周刊,2017,(07):62-63.

[2]李萍.高中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演变及教学对策[J].环境教育,2016,(12):53-54.

[3]韩素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