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型企业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转厂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及与总账会计处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5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增值税出口免抵退税简介及计算流程

一、基本概况

1、 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才有出口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不能退税。一般纳税

人中,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出口才可以退税,来料加工出口、转厂不能退税。 2、 免,是指出口销售免征增值税;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消内销应交的销项

增值税;退,是指抵消后,还有多的进项税可以按规定的计算方法退给企业。

3、 目前生产型企业和外贸型企业可以申请出口退税,服务型企业及其它企业的出口退

税政策未明。

4、 出口退税,是退还企业在国内购进或一般贸易进口原材料时交的进项增值税,不是

国家额外的财政补贴。所以,计算出的期末留抵额为负数时,不仅无退税,当期还要交税。

5、 总账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 = 每月增值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额”

或“应纳税额” = 每月出口免提退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额”或“应纳税额” (注:如果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余额在借方,申报表中显示为期末留抵额;如果没有转出未交增值税时,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余额在贷方,申报表中则显示为应纳税额)

二、计算过程

1、 计算出三种进项税转出:

(1) 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出口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等于:

(一般贸易出口额 + 进料加工出口额) * (征税率 - 退税率)

(2) 转厂销售对应的原材料进项税额

(3) 免税且不适用免抵退的销售额对应的进项税额

2、 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等三种进项税转出)-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3、 计算出当期“免抵退税额”:

只有一般贸易时:当期免抵退税额 = 一般贸易出口额 * 退税率

只有进料加工时:当期免抵退税额 = 进料加工出口额 * 退税率–免税进口原材料金额 * 退税率

两种业务都有时:当期免抵退税额 = (一般贸易出口额 + 进料加工出口额) * 退税率 - 免

税购进材料额 * 退税率

注:(1)出口额应该按FOB价格计算,其它出口价格应该剔除运费、保险等转换成FOB价。

出口外币金额,应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当月月初汇率折算成人民币金额;

(2)出口后,应该收集齐全报关单、出口发票和实际收到外汇(2012年后不需要提交出口

收汇核销单,但税务局会在后台审核外汇局和银行通过网络传送的企业实际收汇电子信息),才能申请退税。 出口收汇,SAFE要求90天内收汇,否则应在报关单上出口日期的30天内做延期登记。税务局无此要求,但要求企业的所有出口,应该在次年的4月30日之前收到外汇并申请免抵退税。否则“视同内销”,不能退税、而且可能征收17%的销项税。

4、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企业本期应该纳税,还是应该退税:

(1)如当期应纳税额≥0,则:当期应退税额=0

(2)如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3)如当期应纳税额<0,且当期应纳税额的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总之,每个月的出口免抵退税计算结果,一共可能出现上述三种情形。

三、出口退税相关的主要会计分录

1、 采购时的进项税额

Dr: 原材料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Cr: 银行存款

2、 销售时的销项税额 Dr: 应收账款 Cr: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进项税转出

Dr: 主营业务成本

Cr: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4、 已交税额

Dr: 应交增值税——已交增值税 Cr: 银行存款

5、 应退税额

Dr: 其它应收款——出口退税 Cr: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Dr: 银行存款

Cr: 其它应收款——出口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