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5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的思考

作者:唐华兰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3期

摘 要: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品质。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开始分析,再重点阐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通过在历史学习中确立教学目标、建立问题情境、增强合作探究、情感渗透等方式优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引言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教育也随着大潮流开始进行改革创新,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它是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结构构成。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1.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在历史学科中,往往是指将所了解的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时空中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果想要学好历史,时空观念的必不可少的,它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生在历史学习时,往往都需要结合时空术语、相关的时空表格、年代地图等来表示历史的进程。教师在教授历史事件时往往会画出历史事件的时空轴,以此来进行事件阐述[1]。 2.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将历史信息进行检验,确认史料的真实性,用以探究真实的历史背景与真实历史事件。历史资料不仅能够为历史的真实性提供有力的证据,也能通过它们对历史人物进行评析、对历史的事件进行分析评判、以及对历史中各个时代的社会现象给予评价解析。由此可见,史料的实证是研究历史与历史学习重要的途径,同时也是历史事件评定的能力体现。 3.历史理解

历史的理解就是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在分析历史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的对待过去发生事情。教师在学生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搜集正确的历史资料,并将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果,历史人物的成就與地位等放在同学们具体历史考察之中,最终给予实事求是的叙述,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4.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史观即唯物史观,是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为历史发生的所有事件中的根本是物资的充足度,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时应把握唯物史观,深刻理解唯物主义思想。因此,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应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要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与认知历史时也应把握住历史的客观规律,紧靠唯物史观,这样才能学习到历史真正内涵。 5.国家情怀

国家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表现的深爱,是对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对自己的国家有着认同感和使命感。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国家情怀,只有将国家情怀融入到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中,才能真正的把握住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的学习到历史背后的真正意义。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1.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它将影响整个历史教学过程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立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牢牢把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了解具体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在几节课中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来确定贴切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准确与具体。同时,在目标确立完成时也要对其进行监测,监测目标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符、是否在历史教学中落实[2]。 2.建立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找准情境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从而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出悬念问题,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灭亡的原因。老师可以通过设立这个悬念问题,让同学自己查找资料,在查找过程中学生由于是带着兴趣的,可以快速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相关的历史核心素养。 3.增强合作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作精神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关注的方面。合作探究就是指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选取一个研究主题,在课堂教学中设立情境探讨,通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探讨、分工协作等活动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例如在研究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学生开展问题讨论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形式,每组5人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大致的探讨流程为各组收集相关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小组的形式将资料进行整理与讨论,并写出相应的报告进行问题分析,最终选出小组代表进行班级的问题发言,通过全班的交流,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总结在一起,作为研究的结果。 4.情感渗透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渗透过程,由此,历史核心素质的养成需要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学习时感悟与体验,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为此在历史的教育中应一改之前的枯燥教学,应将更多的情感态度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在宣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时,可以结合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将激情与热血投入其中,更能体现这种激昂的民主情怀。另外,还可以编排话剧,将真实人物的情感投入到表演中,更能让同学们体会到情感价值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逐渐养成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立明确的目标、建立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设立情境探讨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开展相应渗透感情的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季芳.聚焦人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6,32:18-19. [2]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11-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