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7 11:4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这尤其适合社会见识较少、辨别能力较低的农村中学生,我校通过身边的榜样人物,真切实在地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1.教师示范。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我校每学期都要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并制作优秀教师介绍展板。贺炜、杨明等一批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已经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榜样。

2.学生榜样。每学期我们都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寝室”“文明礼仪之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并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全校上下形成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之星”的良好氛围。

(五)评价反思

求上进,求成功,是成人的需要,更是农村中学生的需要。农村中学生的成长过程可能更长更慢一点,这就尤其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扶植。

1.真诚欣赏。教师能正确、适时地欣赏学生,是心灵对心灵的呵护和激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会心的微笑,往往会激起孩子无休止的上进欲望。我校在“若轻课堂”教学改革

- 6 -

实验中,要求教师走进教室带好两样东西——“显微镜”和“高帽子”: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细微之处的闪光点,用“高帽子”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教育学生的底线是不侮辱学生。我们相信,文明的课堂诞生文明的学生,文明的教育滋养文明的学校。

2.适当惩戒。惩戒绝非体罚。教育不可以有体罚,却离不了惩戒。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的“野性”往往也要通过惩戒的方式才能“降得住”。只是惩戒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师需要拥有灵动高妙的惩戒教育智慧。陶行知的“三颗糖”,魏书生的“唱一支歌”“为班上做一件好事”“喊口号”都很管用。我校由德育处专门负责处理打架、骂人、偷窃、顶撞老师等有损文明的事件,学生在敬畏中强化文明礼仪养成。

3.自我反思。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周必写“道德审判书”,全国优秀班主任万纬的《班主任兵法》也倡导学生“自我斗争”。只有让学生不断反思,才能内化为自觉行为。这一点,在我校的课改中已成为一个亮点,每周结束,每个组员都要在组内进行自我总结评价。

之外,集体教育、个别教育、行为制约、心理辅导等多种方法,都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五、研究效果与影响 (一)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两年来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学生的礼仪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碰见老师热情问好,师生亲切招呼,已成了校园一道亮丽风

- 7 -

景;“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成了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课间活动文明守纪,做到轻言轻语,轻手轻脚,不高声喊叫,不追逐奔跑,学生文明习惯基本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交往,诚实守信,热情待人,学生文明素养明显提升。

(二)学校办学品位有效提升

近年来,学校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促进了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校中考重高上线人数连创新高,连年荣获县质量考核同类学校奖励;“人文校园”“优秀学校”“红旗单位”“优秀班组”等各项殊荣纷至沓来。

六、有关问题与讨论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遇到一些制约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困惑和难题。

一是落后的农村家庭文化跟不上学校教育步伐。农村中学生生活条件艰苦,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导致学生文明意识下降。加上大多农村学生“留守代管”“隔代教育”现象严重,“代理家长”基本上只负责提供学生经济保障,缺乏文明礼仪教育。因此,作为农村学校,我们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来辐射农村文明,来引领家庭文化。

二是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有悖学校文明主旋律。在市场经济多元素相互竞争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

- 8 -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农村中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很大程度影响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三是现今素质教育难于走出应试教育阴影。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一些家长和老师都把评定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放在学习的成绩上。学生课余时间被挤占,活动时间不足,与人交往欠缺,所以礼仪修养难以在现实中及时得到检验和引导。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往往把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归结在生源素质低等主观方面,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认为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对改变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文明礼仪习惯,有明显成效。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其家庭背景、文化层次、平时表现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能仅靠说教和灌输,应该以榜样示范和环境熏陶予以感召,应该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并让学生把文明礼仪习惯自觉地渗透在生活、学习中。对于农村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无论是对错,都应及时给予理解。教师对学生摒弃不良习性要耐心,学生出现反复要正常看待;当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要多次

- 9 -

给予强化,以巩固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与研究》2001年第9期,P5;

2.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359;

3.董治君《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央编绎出版社 2001年版 P20 P6;

4.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版 P119;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实施手册》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