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11:4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的几点做法
李大平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是初中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教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 教法 学法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从简单的数的运算演变成抽象难懂的代数运算和复杂的几何推理证明。这一质的飞跃让不少的初中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有的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度过数学难关成了初中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对于年年接差班的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帮助了不少数学的学困生,使他们重新爱上数学,这让我倍感安慰。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将直接影响你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树立和维护自身形象,教学上不能一成不变,要让学生坚信你在教学上有一套方法,一定能将他们教好,使他们的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对你的教学充满信任甚至崇拜,正所为“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教好数学的第一秘决。其次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你对所有学生求助都要不厌其烦,即使你已经精疲力竭。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1.改变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从被动解题变为主动解题
问题是数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启迪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现行教材中,就例题和习题的形式而言,大都是现成的问题,虽然它针对性强,能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但千篇一律的教师问学生答让个性活泼的初中生觉得乏味。为此,我尝试着作了些改变。例如在教三角函数时,有一道常见习题:
已知: △ABC中,∠C=90°,∠A=30°,
∠BDC=45°, AD=10,
求: BD的长.
这道题几乎每一届学生都做过,但解答情况不能令人满意,能正确完整解答的人并不多,即使评讲
过一遍再重做一遍,还是有人不会做。我自认为我的讲解相当清楚、透彻,为什么还有人听不懂?这个
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今年我作了一番自我反省,结论是,听不懂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以外,现行教材的习题结构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习题结构都是教师提问题,学生解答,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上课就很容易走神。 我想,能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问题而后自我解答呢?于是,我把这道题已知条件中AD=10去掉,让学生自己选一条长为10的线段,作为已知条件,所求的线段也由学生自选,但要求学生必须用到前面所有的已知条件。一听说,自己可以参与编题目,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开始动笔认真写起来,五分钟后,题目编好了,竟然有十种以上,当然也有一些类型相同或错误的。我把它们归纳一下,正确的主要有以下六种:
已知: △ABC中,∠C=90°,∠A=30° ∠BDC=45°; (1)BC=10,求AD;
(2)BD=10,求AB; (3)BD=10,求AD; (4)AD=10,求BC;
(5)AB=10,求AD; (6)AB=10,求BD。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大大低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知道学生是否能独立解答,我就把这道题布置为家庭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下课就开始做作业,解不来就去问同学,还有的解完就马上就要我批改,这种场面我真没见过,教学上小小的改变,竟能学生学习态度有如此大的改观。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是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催化剂。
2.引导学生掌握带规律性的结论,解题时往往能事半功倍
数学题量多,内容广,有一些还有一定难度,要想顺利地解题特别是在时间有限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除平时要弄清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及每一个例题外,还应掌握带规律性的结论,使其在解题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常见有用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速度。
例如:在教相似三角形时,有以下一个结论,在解题或证题中应用较广。
若△ABC∽△BDC,
2
则BC = CD·AC, 反之亦然.
有了这个结论,几何解题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相似形几何题。
例如,有一道常见的相似形的几何题目:
已知:AD平分∠BAC,
MF垂直平分AD, 2
求证:FD= FB·FC。
对几何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该题确实比较难。
如果学生掌握(图一)的结论,再联系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不难发现,若连接AF,则AF=DF,于
2
是问题转为求证:AF= FB·FC,这就与(图一)情况相吻合。这时只要证明△ACF∽△BAF,而△ACF和△BAF有一个公共角∠BFA,只要证明△ABF与△ACF有另一对角相等即可。
∵∠ACF=∠1+∠CAD, ∠BAF=∠DAF+∠BAD, 而∠BAD=∠CAD, ∠1=∠DAF ∴∠ACF=∠BAF
一道较复杂的几何题在一个常用的结论辅助下顺利得以证明。 3.复杂问题简单化,化难为易
人们认识问题的过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束手无策时,不妨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从复杂问题退到最原始、最简单的问题。对它作一些探索,借以触发解题的灵感。应用题教学是数学的一个难点,我曾经布置一道填空题:
某商品因季节原因提价25%销售,为庆祝香港回归,让利出售,使销售价为原价的85%,则现应降价____ 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学生答案正确。
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我让学生用具体的数字代替售价,假设原价100元,这下很多学生都能算出: 该商品因季节原因提价后的售价为125元, 香港回归让利价为85元, 则应降价的百分比为
125?85 初中生还比较年幼,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中找出解题方法。
?3254.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倾向,它让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当思维定势与问题的解答途径方法不相一致时,则学生的消极影响致使解答过程冗长繁琐,甚至半途而废。在教分式方程应用题时,我布置一题这样的作业:
甲、乙两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要8天,甲单独做6天后,剩下部分由乙去做,乙还需工作的天数等于甲单独完成此项工程的天数。问两人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有一个平常学习较好的学生依题意列对了方程,却不会计算,请求老师的帮助。他是这样解答的: 甲、 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x 天、 y 天。
111(1) ??则 xy81x (2) ??1 xy11 他告诉我 , 设 无法换元,用代入消元法解太麻烦。 ?m,?nxy 111??我提示:“其实并不麻烦,关键看你怎么代。由 ),代入(2) y8(3x即可消去 y 。”
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您用的代入消元法真妙,我怎么没想到!” “你想不想自己用其它的方法再试着做做看!”我继续点拨他。 第二天,学生很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还可以用加减消元法, 把方程(1)乘以x得方程 (3),再把(3)
-(2) ,也可消去 y。”
xx1??
y8“嗯,这种解法非常好!”学生能触类旁通,并且有新的解题思路,真让我高兴。
所以,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与精髓,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5.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
无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着重想方设法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学定义时,应告诉学生,数学定义有正、反两方面,这两方面都要加以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运用这些定义去解题或证题; 再比如对于例题的学习,不宜先看答案,而应该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先动手尝试解题,而后再看例题的解答,这样学例题,才会记得深, 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收获也会更大。总之,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常言道,授予鱼,不如授予渔。一方面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学习方法后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学得更轻松,另一方面教师再也不用满堂灌,教师只须在学生有问题时稍加指导既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达到师生双赢,何乐而不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句话精辟地指出“学会学
习”是未来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美国,有人作过调查统计,大学毕业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3年后就过时50%,而10年后只有10%的知识可直接应用,也就是说,90%的知识已经落伍,这则材料表明,由于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陈旧率增长迅速,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人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特征,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给学生知
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6.作业批改要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可取之处,应当继承下来。但作业批改的方法却有很大的弊病。传统的做法是今天布置的作业明天交,就算是教师能马上批改,至少要到后天才能发给学生。这样,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造成信息反馈滞后,每个教师一般要教两个平行班(一般约100名学生),每天用于批改学生作业的时间至少要两小时,每张作业都精批细改是不可能,学生能得到的作业信息大部分也只能是勾或叉,学生无法从中知道对在哪里或为什么错,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所批改的作业并不重视,塞进书包就算了事,并且许多教师就是因为批改作业而弄得精疲力竭,真可谓是徒劳无功。教师教学工作还要加上授课两课时、备课两小时以及管理班级、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教师每天工作要超过8小时。他们经常不得不把在学校里无法做完的事情带回家,夜以继日地干。
叶圣陶曾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他还说:“我当过老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这番体验真切、意味深长的话,表面上仅涉及语文,实际上关涉到各个学科,其实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掌握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了解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一定要动笔批改,例如采取阅览式批改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并且更及时,更省时。看完一个教学班的作业一般只需要10至15分钟。在这十几分钟内,基本能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记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作业中较优解,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讲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当场给予指出,令其马上订正;对于学生中较好的解答给予推广,既肯定了该生,又对其他学生有启发作用,上课目的性明确,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因为学生很想知道自己的作业做得怎样,不会做的问题应该如何解答,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使学生在课堂上各有所得,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认真互批或自批,学生同样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工作以来我都是这样处理作业。花时少,效果好。历年来我都是教两个教学班并班主任,但我都能保持旺盛精力,这与我批改作业的改革是分不开。作为数学教师,没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搞好教学工作是不可能的,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以从“量性”和“质性”两方面加以审视。前者主要以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等为标志;后者则以勤于思索、探究奥秘、坚持巧干等为特征。对于当代的教师来说,前者诚可贵,后者价更高。一味地追求“量性”的敬业精神,教师就不能获得必要的放松和休息时间,教师的身心健康易受到损害。在作业批改作些改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通过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巧妙方法,变苦干为巧干,教师负担过重是学生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当教师的负担重到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来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时,教师就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效果,工作的焦虑度就会相应上升,于是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练习来保证起码的教学水准便成了他们聊以自慰的选择。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传统的教师角色应该有所改变,尽量扮演一个引导者或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法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教无定法,需要教师去探索,乃至于去发明创造,敢于用别人没有使用的教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都应该大胆去尝试。 参考文献:
王爱凤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数学教育 2007年3期 熊川武 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