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体系文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5:2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在监控过程设备发生异常时。 B 校准方法

参见《计量器具的校准规程》 C 校准记录表单 《内校记录表》 10.4.2.3 校准记录的复查

由工程部人员复查,复查记录涉及的校准日期和校准结果,以表明该监控设备是在既定的标准限度内,并不需要调整。复查也证明该监控设备的校准不存在问题。 10.4.2.4 针对性的取样检测

A 每两个星期,由质管部针对性地对各产品进行一次轮回抽样,样品送实验室检测评价。

B 每6个月,由质管部针对性地对CCP的原料进行抽样,样品送交实验室检测评价。

C 参考文件

《实验室手册》 D 记录表单

《检验报告》

.

.

11、 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

11.1 目的

为确保从接单、进料、过程至出货以及销售全过程的质量能够保持连续,并能准确识别各阶段物料,产品的质量状况,以利于异常发生时的追溯及纠正。 11.2 范围

自销售部门接单,生产物料从进料、过程到成品包装以及贮存各阶段的标识与追溯作业均适用。 11.3 职责 11.3.1 品管部

负责对公司购进的物料、生产出成品后至转入仓库出货前各阶段的检验状况标识和追溯。 11.3.2 生产部

负责从各车间原辅料处理开始至生产出成品前各阶段的产品状况标识和追溯。 11.3.3 仓储部

负责仓库存贮物品的标识和追溯。 11.4 程序 11.4.1 采购标识

采购物料时,采购人员将品名、规格、数量(重量)注明于采购文件上,规定所需物料。 11.4.2 进料标识

仓管人员在进料验收时,根据《送货单》对来料品种、数目核对后通知质管部检验,质检员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将检查结果(判定是否合格)告诉仓管员,若合格,仓管员注明具体数量、进料时间和供应商等情况后,再将物料转入仓库放置于合格区域。若判定不合格的物料,则将其临时放置于指定区域,挂上不合格标识,再按《不合格控制程序》处理执行。

.

.

11.4.3 领料标识

生产部领料时,由车间主管在领料单上注明所需物料的品名、规格、数量等转交仓管人员;仓管人员在发料时,对物料核对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发给生产部。领料存放在车间应予以标识,以防误用。 11.4.4 半成品标识

生产过程中由生产人员对物品或生产状况进行标识其品名、规格、数量,质管人员标识质量状况,若检查判定半成品不合格,应标识后进行隔离,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确定处理方案。 11.4.5 成品标识

生产的成品,由包装人员自主检查,质检人员抽检后合格方可放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需要标识后进行隔离。 11.5 追溯

11.5.1 批量产品应以标识跟踪整个生产过程。生产人员负责产品生产状态的标识,质管人员负责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

11.5.2 当客户有质量投诉时,质管部对相关资料分析后,可根据《质量跟踪记录表》进行跟踪调查,确定问题发生原因及相关人员可能出现的失误,并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11.6产品召回

11.6.1 产品唯一标识与追溯

本公司产品以该产品的名称和生产日期作为该产品的唯一标识。批量产品应以标识跟踪整个生产过程。本公司依据客户名称、产品名称、出货日期、生产日期、批次、原料名称及供应商、生产车间及责任人,进行跟踪和追溯,追查其产生不良的原因,确定问题及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11.6.2 产品召回

产品出厂后,从客户投诉、或各类主管机构的抽样分析结果公报、或传媒的报道等了解,若其发生卫生质量事故,按其发生的事故类型分为三类:

第一类:产品存在很高的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食品中毒并引

.

.

发死亡。

第二类:产品可能引发短暂或可逆的食品安全事故,如中轻度可治愈的食品中毒、或食品中的小块金属掺杂。

第三类:不属于安全事故的品质问题。

A 当发生第一类安全卫生事故时,应即时,由营运经理组织成立\回收小组\,并由营运经理确立小组成员资格与人选,小组成员应包括:采购、生产、品保、研发、财务、营销、公关与法律等方面的成员;同时,由各地区市场营销部通知客户即时扣留相同品种的产品,然后,由品保部抽取相应的样品送往经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食品安全分析评定。

回收小组将根据事故发生状况、客户记录与档案,以及相关产品流向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回收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回收产品的范围、产品品种、回收产品的日期、回收措施、回收的产品如何处理、由谁来回收、产生事故的原因,回收信息的发布以及相应的法律与传媒回应问题等。)计划完成后,给予营运经理审批。回收小组的成立与回收计划的提出,应在事故发生后的12小时内给予完成,并实施。(回收小组名单见下表。)

B 当发生第二类安全卫生事故时,由各地区市场营销部在内部成立相应的产品回收评价小组,由部门经理确定小组成员资格、范围与人选,并制证相应的回收与解决计划,计划内容可参考第一类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措施,然后给予营运经理审批后执行实施。

回收小组的成立与回收计划的提出,应在事故发生后的12小时内给予完成,并实施。销售部依据客户名称、产品名称、出货日期、生产日期、批次、原料名称及供应商、生产车间责任人,进行跟踪和追溯,追查其产生不良的原因,确定问题及发生原因,制订和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C 品保部应建立卫生安全投诉档案。

D 各地区市场营销部应建立客户销售档案,以记录产品的去向。 E 建立回收计划模拟程序。 11.6.3 产品召回模拟演习

每年应进行一次模拟召回演习,以验证召回措施的有效性。

.

.

12、员工培训管理程序

12.1 目的

为适应和促进本公司的发展,对员工建立适当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使其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益。 12.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 12.3 职责 12.3.1 各部门

提出相关人员和培训的需求。 12.3.2 办公室

负责人员的招聘、新员工的入厂培训和考核以及公司需要的其它培训和考核。 12.3.3 各级主管

负责部门内部人员的培训、考核。 12.3.4 总经理

人员招聘批准和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批准。 12.4 程序 12.4.1 试用期培训

A 新入厂的人员将接受公司培训(一般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完成),办公室将安排以下基础培训及考核,培训情况登录于《员工培训记录表》中。

a. 公司文化及制度

b. 食品卫生法及卫生知识。 c. 工业安全知识及消防法。

d. HACCP原理及应用培训,相关岗位HACCP实施培训。 B 部门主管依据新员工培训的规定的要求,对相关人员分阶段、分层次、多方式进行岗位职前培训和指导。试用期内,员工接受完职前培训后,相关部门应组织进行岗位业务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成绩登录于《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