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5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努力提升教育品位

建湖县教育局局长

市教育工作会议勾画了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要着力于内涵提升,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数量更多、规格更高、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这对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满足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

总体上

看,目前我县教师在数量上小学窟余,高中紧缺:在结构上学科不够配套,外语、音体搏等相对不足,特别是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数量偏少。随着生源高峰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结构性矛盾将更为突出。据测算,到2010年,全县有中小学生9万多人,约需教师6000余人,现有教师7000多人,通过自然减员、转岗、分流等形式消化,每年新补充的空间很小。因此,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立足于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适一是高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鼓励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县级培训工作,为学校培训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网站等媒体,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育

二是强化转学科培训力度。我们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小学教师转岗英语培训,近200名小学非英语学科教师接受了转岗培训,有效缓解了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今

三是疏浚人才流通“绿色通道”。积极参与各地教育人才市场活动,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勃胡从教。组织好县内的“教育人才市场双选”活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同时以面向社会教师资格认定为契机,

二、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突出活动载体,与时俱进铸师魂教师之本,重在立德。 如果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高尚的师德则是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把自己的才能用于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将是我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我们将继续坚

一是强化导引,注重自我塑造。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孵化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向上的空间应当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崇高的教育理想来激励教师,坚持用“师德标兵”和身边的典范引导教师,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精神风貌,激励教师渴望成功,追求卓越,努力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同时,启发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活动,思考自己

的职业道德表现,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憾,从而形成师德建设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

二是强化教育,注重活动塑造。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这是我们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先后开展了集师德工程、希望工程、教育促小康工程为一体的“万名师生携手同行”活动和遍布教育系统的“亲情联动、爱心助学”活动,

塑造了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在今后一阶段,我们将把活动向纵深推进。针对部分教师思想动摇,价值取向失;衡,不安心本职工作,进行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个别教师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开展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部分教师合作意识差、文人相轻等不良习气,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有偿家教现象,进行以引导家庭教育、加强学校管理、鼓励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形势教育,一方面增强危机感,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去迎接挑战。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力行师德规范,使良好的师

三是强化考核,注重制度塑造。建立健全师德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师德禁令》和《违反师德禁令处理规定》,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聘请师德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者通报批评,对严重违纪者实行“一票否决”。年终通过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给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估定级,

一是开展新一轮全员素质提高培训。根据新课程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完善岗前培训和职后进修一体化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除完成规定要求的通识培训外,突出针对性培训。幼儿教师强化岗位培训,实行基本功考核,持证上岗;小学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强化英语、计算机能力培训,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初中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着力打造优秀群体;高中教师加强钻研把握教材、了解分析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训,努力提升教学业务能力;职校教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一条龙”的教学体系。所有中小学都要立足课堂,采取观摩、研讨、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在创新中

二是打造高学历师资队伍。到2010年,我县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70%以上,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50%、90%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按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职校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80%,有8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中小学优

三是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步伐。建立名师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实现名师培养考核的制度化、常规化。有组织、有层次、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采取超常规、强有力措施,促使他们成“名”成“家”。设立名特优教师工作站,通过城域网进行专冢咨询问答,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全县教育人才资源库,鼓励优秀教师留在一线。“十一五”期间力争培养国家级知名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人,省特级教师3—4人。

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践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盘活教师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

一是推行“三制”管理。1、全员聘用制。指导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设立不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并把聘用制度作为教育系统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基本制度予以固定和延续。2、岗位竞聘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原则,对学校中层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分类聘用,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教师岗位聘用制、教辅人员和后勤工人竞岗制。3、绩效工资制。将教职工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其中绩效工资根据工作实绩、贡献大小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是实行评聘结合,试行评聘分开。按最新省级编制标准和县有关部门核编规定,会同县做好每年教职工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做到定编、定岗位、定职责。评聘结合,以聘为主,以评为辅,合理设岗。在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常评聘工作的同时,可高职低聘,可低职高聘,逐步形成教师职务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评聘、增资、晋级、

三是加大转岗分流力度。一方面实行提前离岗。2005年,我县已对少数确因身体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及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实行了提前离岗,今后将形成制度正常实施。另一方面实行转岗。不适应课堂教学第一线工作人员、落聘待岗人员,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可根据自愿转岗到学校后勤工作,与此同时,按规定坚决清退计划外临时人

四是推进城乡互派交流。我们已建立了城乡学校互派校长和教师挂职任教制度,基本实现了教师交流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今后将要继续倡导和鼓励城镇青年教师和应届师范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进一步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定期服务制度,采取单向派入制、双向派入制或紧缺学科流动制等形式,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切实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