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0:3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学习心得
有言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 的昌盛,
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 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 才素质涵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而读书,又以读经典最为困难也最有 裨益;
而旅行是一个体验大自然与生活的过程,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相通的。 都是从自然或者生活中学习和感悟, 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 都会得到益处。 读史
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维、 思想上,
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 从骨子里 头,
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
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
更加了解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中国哲学经典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与沉淀而留下的精华,内容海纳百 千,包罗万象。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万事之作。哲学,简单来说,可看作是使 人聪慧之学, 而中国哲学,
则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圣先哲思想 智慧之结晶,是前人对生活的看法,质疑,反思,领悟。在我看来,这门学问 高深而又易懂,
因为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或许长久未思通的一个问题却
又在日常某时刻所参透。它所传承的思想也应当是我等所想,继而升华。
《周易》
,它包罗万象,囊括万物,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在这上面,我第一
次系统地了解到“取向思维”这样以认识事实来领悟事理的思维方式。 “圣人立 象以尽意”
,即圣人通过以确立“象”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念并推论出更
深刻的义理。将抽象的思维以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生动又容易让人理解。 而相较于《周易》所展现的生生不息的宇宙图景, 《庄子》则描绘出物我两相忘 的自然规律。
静静去感知书一词一句中的含义, 闭上眼,
仿佛就能感知到由四面 八方传来的信息。
《庄子》是道家言论著作总汇,它的内篇比较系统,文字风格 也很一致,而外、杂篇内容则很丰富,但风格有了一些差别。内容思想接近《老 子》 , 是道家的重要经典。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
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无论是《易经》中的“八卦”与“象”还是《庄子》提到的“物” ,无一不
是来自于对自然的领悟。说实话,我
以前总认为《易经》讲的那些卦象很不靠 谱,
是迷信,
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是某些人卜卦算命的工具。 而且觉得它深奥 难懂,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掌握它。仔细了解才发现,其实它是中华文化的大 道之源,孕育了中华文化的三大理念,即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和阴阳相生。这三 大理念是道、儒、法、兵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源泉,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 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性格。
《易经》的出现,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内容 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涵盖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 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 《庄子》说自然的物我两忘之道, 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 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
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 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 是他那些
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 却能安贫乐道, 庄子能言善辩,
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
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 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 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人评价说: “
《庄子》
,堪称中国第一绝妙好书,它 兼具深刻的哲思、辉煌的文采、灿烂的诗意、审美的境界,是哲学、文学、美学 共同尊崇的经典。庄子,当为天下第一旷达大师,他兼容哲人的睿智、诗人的灵
性、隐士的飘逸、仙家的风骨,是道家、道教、文人共同仰慕的鼻祖。 ”的确,
古代先贤的智慧让后人受益匪浅, 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些哲理, 更要培养一颗热爱 自然,观察自然的心。也许不久之后,我们能更加从容面对一切,即使达不到是
非无定,物我齐同之境,也要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牢记在心。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针对人性欲望与事物运行规律的 关系,
提出因势利导, 克制欲望, 顺应规律,
从而处理好社会各领域的事务; 《论
语》讲到“礼乐制度”——秩序,
《易经》讲到宇宙演变的规律,也许看法不尽
相同,但总有相似之处。看到“无为”总会想到现在的“无作为” ,其实截然相 反,无为是指要顺应规律做事,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 会法则,
有害众生的事。
就像现在中国频出的社会问题, 就是有一些人不知道 “无 为” ,却“无作为”才搞出来的, “无不为”就是在“无为”之后,一切问题解决 产生的效果,故“无为,则无不治” ,这不仅是对个人来说,更是要让政府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