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1:3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1955年,他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在讲述思维发展时,把思维、认识、智慧作为同义词使用。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互相作用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经验。互相作用论的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心理是由遗传决定,还是由环境决定的绝对化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研究认识的发生开拓了新的航道。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理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反应者。

三、思维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纺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皮亚杰说,思维的结构就是认知过程中性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就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皮亚杰将它看成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格式有点类似图式,但两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而“格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的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婴儿早期就有一种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这种格式便能运用到其他客体上去,如吸吮手指、吸吮奶瓶橡皮奶头、吸吮玩具等。

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它允许儿童在心理上回到思维连续的开始。运算还具有守恒性和系统。(这里的“运算”指内化的、可逆的、并协调成有规律可循的动作系统,不是指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或者智慧的成长的,他认为,思维的本质乃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生物的适应与组织机能有紧密联系,两者皆为发展的不变性法则,又是智慧的重要特征。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的智慧适应是把动作加以组织,同时又修改原有的动作组织;高级的智慧则是把经验内容加以组织,同时修改原有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世界。(婴儿,抓握、注视两种独立格式,不协调,练习,协调,有了这种能力,儿童就能认识环境中遇到的经验,并加以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学的遗传中,它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外部元素纳入结构内;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两者相互相成,有同化必须有顺应。当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牌平衡状态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同化占优,以自我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中心;顺应占优,儿童完全按外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

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地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须前提,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问题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一、感知运动期(0-2岁)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别是儿童领先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这个阶段分为六个小阶段。(P108-110)

1、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这一阶段称反射练习期。 2、第二分阶段(1~4、4.5月):这一阶段称习惯动作时期。 3、第三分阶段(4.5~9月):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4、第四分阶段(9~11、12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5、第五分阶段(11、12~1.5岁月):偶然智慧动发现,还没有按照一定的目的构成新方法的能力。

6、第五分阶段(1.5~2岁月):这是感知动作结束、前运算时期开始的时期。它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按照皮亚杰的理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中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和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二、前运算时期(2~7岁)

前运算时期与感知动作期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前一时期的儿童只能对当前知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后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者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如当原型消失后,儿童用觉察不到的肌肉动作来模仿某个人做过的怪动作,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用语词表示某个人或某物,等等。

前运算时期分为如下两个小阶段: 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所以这一阶段称象征思维阶段。由于有了象征性功能使儿童能借意义所借来的象征意义所指事物,而意义所借和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如儿童用棒当“枪”) 。

象征思维阶段又称前概念阶段。这时儿童运用的概念与一般成人用的概念不同,它往往是把初学到的语言符号附加到一些事物上而形成。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它往往摇摆于概念的一般性和整体的个别性。这时期儿童的演绎,是不合逻辑的滥绎。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是从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牲所左右。但儿童的直觉思维已开始从单维思维集中向两维思维集中过渡,这意味着“守恒”即将形成,运算思维就要到来。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这一时期思维另一个特点: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积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件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

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P116~11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运算”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含意:其一,运算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其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进行。如1+1=2,它的相反就是2-1=1。其三,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这种在变换体系中恒定不变的量称为“守恒图式”,而守恒的形成则是一个运算结构是否完成的指标。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与前面几个阶段中提到的动作格式、象征格式不同,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类别,一个系列)。

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1、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标志。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离中化。他们不再像前运算阶段儿童那样只是集中于对象的某个特征或某种状态,集中于主体所持有的某一种观点,而能够以所有可能的迂回和回转去追随外界变化,依据客观的交互观点的系统去协调个别观点。

2、群集结构的形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能用群集结构来实现调节,第一次实现了同化客体于主体行动和顺应主体格式于客体变化之间的平衡。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中的一部分。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集群,但是,儿童这时进行的运算还是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去处,他们的群集还未构成形式逻辑,只能对于那些已经构造成功的内化了的观念实现运算,而对那些尚未构造成功的、较为复杂的观念还不能实现运算。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P118~120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形式去处阶段不论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还是在论证检验假设的方式上都与具体运算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在联系具体事物时方能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例1:爱迪斯比苏珊白些,爱迪斯比丽丽黑些,这三人,谁最白,谁最黑?如果这三人站在儿童面前,那么即使是6、7岁的儿童也能解决,但用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甚至10岁儿童也感到困难。例2:皮亚杰助手英海尔所做的单摆振动实验来

说明两期儿童思维的区别。前运算阶段儿童无所适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不能确定变量与不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认为各种因素都有影响,易受干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使一个因素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最后得出线的长度与单摆振动频率有关的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