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4:30: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 二者的内涵不同;② 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 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 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 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 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做工作时要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w.w.w.k.s.5.u.c.o.m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认识论原理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① 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 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 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认识总是发展的原理:P24
【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P12
【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① 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 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集体主义。
反对: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抹杀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强求一致的价值要求;借口国家集体利益而忽视、否认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但二者之间也经常发生不一致的情形,集体利益是全局、长远利益,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论】: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及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求集体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原理(选择题、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要顾全大局。 反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