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KS5U+高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2:4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第一次模拟考试自主训练(一)

一: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

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25.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种认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26.《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27.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

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

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28.右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照片。拍摄该照片

的目的是

A.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 D.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29.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

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30.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

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2.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

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33.西方学者发现,欧洲在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

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34.表:

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

时期(年) 高工资农业区 矿业区 工厂区 1787~1815 10.5 20.1 32.1 1816~1820 19.9 26.3 25.1 1821~1840 9.2 25.3 36.5 1841~1845 7.4 13.4 39.7 1846~1865 13.9 0.0 47.1 由上表可知,1787~1865年,英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35.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

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

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