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2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泰跨文化交际日常礼仪差异分析
作者:宁莎莎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4期
摘要:非语言交际是除了“言语”表达之外的其他的交际手段,日常礼仪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中泰日常礼仪中见面时的礼仪、用餐时的礼仪和礼仪三方面比较中泰日常礼仪差异,希望通过研究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因礼仪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促进日常交际及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泰;跨文化交际;日常礼仪;差异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日常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到日常礼仪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东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近年来政府间的交流日益扩大,赴东南亚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数也日益增加,尤其是泰国,由于政府对汉语的重视及大力推广,近年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以自身及同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志愿者朋友的切身经历出发,通过分析从事汉语教学期间涉及日常礼仪方面跨文化交际典型案例,对比中泰日常礼仪文化差异,希望能为即将赴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志愿者们提供一些建议,以便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更好地从事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工作。 一、见面时的礼仪
见面打招呼是我们表达对他人的友好和关心的一种方式,各国的见面礼仪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通常中国人在正式场合,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是“握手礼”,表达人们友好的一种态度,日常见面一般点头示意或者微笑即可;在泰国,用的是“合十礼”,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微笑行礼,对于同辈一般双手合十放到胸前即可,对于长辈或者地位高者,双手要举到鼻尖位置,对于僧侣双手甚至要举到头顶位置,也就是行礼的对象地位越高,手举的越高,而且行礼的次序也不一样,一般卑者先,尊者后,一天内与同一人打招呼,只需第一次见面行“合十礼”问好即可,其他时间点头微笑即可,不用反复行“合十礼”。几位同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朋友谈到,刚到泰国学校当汉语教师时,还不太习惯使用“合十礼”,总是一边微笑,一边嘴上说着“萨瓦迪卡”而双手并没有任何动作,后来经学校的老师提醒,才想起来手上还要行“合十礼”,后来经过了解知道,如果没有动作,只是嘴上问好会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令其印象深刻还有一件事,有一次一天见了学校的同一位老师三次,行了三次“合十礼”,后来被告知,只需一天中第一次见面行礼即可,其他时候则不用,重复行“合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见面时礼仪差异除了问候之外,还体现在初次见面送的礼物上。中国人在见面礼上一般会送给别人一些小礼物以表达友好的一种态度,如果是送给异国朋友,一般会送一些具有特色的、具有自己国家文化特征的一些事物,无论礼物贵重与否,总是崭新的,否则会被认为很失礼,而在泰国则不同,见面会送一些旧衣服或者其他旧物品表达对对方的欢迎和友好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被采访的志愿者朋友谈到,在去泰国之前,提前准备了代表中国文化的皮影、中国结、剪纸、印有青花瓷图案的餐具等礼物,这些礼物都是新买的,一到泰国就将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一些送给了办公室的几位老师,第二天收到了几件回礼,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回礼中有好几件旧衣服,而且是穿的时间比较长的旧衣服,料子和款式都比较落后,由于泰国对于教师的着装和仪态很重视,所以在上班期间一般老师的着装都比较得体,所以心里有一些不开心,就把这些衣服放到了一边,过了几天,送旧衣服的老师过来询问,是不是不喜欢自己送的礼物,所以没有穿到身上,后来经过了解泰国的文化才知道,送旧衣服也是泰国人的一种习俗,也是他们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表示“欢迎你的到来,以后就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了,欢迎你加入我们”,表示亲密,不把你当外人对待的意思,后来趁学生去寺庙过佛节,学校人较少的时候把送的旧衣服穿上了,并且告诉送旧衣服的老师,很喜欢他们送的礼物。 二、用餐时的礼仪
在餐具的使用和用餐的礼仪上,中泰两国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用餐时的主要餐具是筷子和勺子,而泰国人主要是叉子和勺子;中国人吃饭都是围桌而坐,盛饭的碗可以端起来吃,泰国传统的用餐方式则是“席地而坐”,而且不用碗筷,而是用芭蕉叶盛饭,用手抓饭,在曼谷王朝第五世王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才习惯围桌吃饭,用盘子盛饭,用叉子和勺子吃饭,而且用餐时不能将碗或者盘子端起来,否则会被认为是非常不雅观的行为。在座位的安排上,中国人会根据客人的性别、资历、身份来安排座位,在座次的安排上体现的总原则是“以远为上”“以左为尊”通常是围绕一个大圆桌,正对着房门也就是距离房门最远的位置是最尊贵的,一般是地位较高者或者长辈才能坐,因为视野最开阔,而且上菜时不易受到碰撞,尊贵的客人安排靠左的位置,主人则是在右边陪坐;泰国人受西方餐桌礼仪的影响,餐厅是桌椅座位的形式,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在宴会上受敬重的人都是坐在主人的右边。中国人在餐桌上习惯敬酒、劝酒,而泰国人在大型招待会上一般不劝酒,也不需要一饮而尽,只需稍微示意即可。中国人在餐桌上喜欢谈话、聊天,喜欢一种热闹的氛围、一般主人还是致辞,而泰国人喜欢安静、优雅的就餐氛围,大声谈笑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三、日常服饰礼仪
衣、食、住、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四个方面,服饰可以传达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非语言信息,服饰对第一印象具有重要作用。服饰具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是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民族共同生活的回忆史,服饰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除了具有护体、御寒、美化等功能外,又是职业标志、阶层标志、信仰标志和礼仪标志。
泰国是一个等级制度严格的国家,不同身份等級的人衣着不同,在泰国,教师的地位很高,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比较看重,所以在任何场合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穿着。泰国的教师都有特定的制服,在款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衣着不能太过于暴露或者紧身,裙子要过膝,女老师一般穿带领的衬衫,下身搭配过膝连衣裙,不穿裤子,搭配中高跟皮鞋,不穿漏脚趾的凉鞋;男老师穿深色的西裤,如黑色、深蓝色,穿衬衣、打领带、穿皮鞋等,不管天气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热,都要在长袖衬衣外打领带,而且袖口不能卷起。泰国被称为是一个“有颜色的国家”一般学校都是周一穿黄色,泰国第九世皇国王是星期一出生的,统一穿黄色代表对国王的爱戴,周二穿粉红色,因为粉红色是国王的幸运色,所以泰国人统一穿粉色衣服,祝国王健康长寿。 在中国教师衣着礼仪规范的基本原则是:整洁、端庄、文雅、大方。一般说来,男教师要求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女教师要求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可着淡妆,不可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首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透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不涂长指甲。体育教师上班时间穿运动裤,不能穿皮鞋。除了审美原则外,女教师的着装还兼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其着装应该是美的、优雅的和庄重的,切忌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中国对教师服饰的要求是整体上朴素大方即可,不用过多的修饰和装扮。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日常礼仪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泰国与中国虽同处中亚文化圈,但是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体现在日常礼仪的差异上尤为明显,要在赴泰国教学前多了解其日常礼仪文化,赴泰后多注意细节、多观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别国礼仪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含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吴建义.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跨文化交际探析——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为导向[J].海外华文教育,2014(2):217-220.
[2]倪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泰体态语研究[J].语言艺术,201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