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17:04: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色

【篇一: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色】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有 浮躁凌厉 与 冲淡平和 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

【篇二: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特色】

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散文的突出成就就是其思想性突出,具有独特、广博、超前、驳杂和矛盾的特点,这是同时代作家所不能及的。若忽视了思想性,必将导致散文阅读、接受的庸俗化;但如果片面地强调思想性而淡化它的艺术性,也将是我们无法正确地评价其在现代散文史上的贡献,因而我们要在正确充分研究其思想的前提下,进一步把握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独特品格。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思想性,艺术风格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鲁迅称之为中国现代“最好的散文家”中的第一名。周作人称自己的文章是“流氓鬼”和“绅士鬼”的文章。“流氓鬼”是针砭现实,文风激昂凌厉,如《死法》等;“绅士鬼”是指叙事抒情的小品散文,如《故乡的野菜》等,相应地形成了周作人的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不过,纵观周作人的散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在文学史上影响也最大的还是以冲淡为特色的小品散文。

思想禀赋和个人气质的改变也导致了散文风格的改变。虽然改变其文风的要素很多,但是这个则是起决定作用的。在思想经历了从“流氓”到“绅士”的转变后,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也从浮躁凌厉变得平和冲淡,就是这一变,使周作人以其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文坛中,却得到读者的青睐和深爱,他的风格给人一种亲切、由原、质朴却有厚重思想的感觉,那种舒缓白话的言语却能咀嚼出某种至深的妙理,就像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因而我们在充分研究其思想的前提下,进一步把握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独特风格。 一,周作人小品散文所表现的思想、主题。

1,反抗性思想:“文学是不革命,然而原来是反抗的。”

从1930年开始,周作人就被认为是闲适派散文的代表作家,然而周作人本人对此却并不认同。在周作人看来,文学固然是“不革命”的,

但同时也还是“反抗”的,离开这一“反抗”的特征而大谈文学的“趣味”或“平淡”“闲适”,势必将其拉向文学消遣的层面。

周作人在给俞平伯的《燕知草》写《跋》时,表达了他对晚明小品散文与“新散文”的看法:

……明朝的名士的文艺诚然是多有隐遁的色彩,但根本却是反抗的,有些人终于做了忠臣,如王谑庵到复马士英的时候便有“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的话,大多数真正文人的反礼教的态度也很显然……我常想,文学即是不革命,能革命就不必需要文学及其他种种艺术或宗教,因为他已有了他的世界了……文学是不革命,然而原来是反抗的:这在明朝小品文是如此,在现代的新散文亦是如此。”

他对晚明小品文的表彰,着眼点其实并不在于小品文人及其活动,看出了对抗“道流”的“反抗”意味,而这种“反抗性”,无论它是强调张扬个性,或是在文学上的反对模仿,都可以作为现代“思想革命”的先声和考察。

周作人强调了内蕴于散文中的反抗性特征的重要性,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于传统纲常伦理的反抗,对专制思想的反抗以及对于国民“种性”的改造等主题,如在《天足》中这样描述:“近来虽然有学者说,西妇的“以身殉美观”的束腰,其害甚于缠足,但我总是固执己见,以为以身殉丑观的缠足终是野蛮。”作者对封建伦理纲常进行了批判,认为是极其野蛮的行为。

我们都能够从周作人的文章中细细咀嚼出那种与时代革命相统一的反抗意志,对于周作人而言,文学不直接承担解除时代危机的责任,但仍然有关于“人心世道”的事情,因此,散文写作之于周作人,也就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层面的实践,而是一种文学的“反抗”,交织着对现代中国文化的探索以及他的价值选择。

2,“人类正当生活”的追求:周作人散文反性抗的思想支持

周作人在其大作中言道:“我们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死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足以见得,当时的文学并没有把“人”这个观点放在重要地位,即使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对于“人”加以关注,但是也只是要将“人”从封建传统礼教中解救出来,而这解救的背后,仍然隐藏的是政治、救亡的探索。而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至少在当时,在周作人自己的理性意识中,是和政治上的觉悟相分离的,他只是在谈伦理觉悟,使人从封建伦理中摆脱出来,这是他的目的。

对于 “人”的问题,周作人这样阐述:

“其中有两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 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

周作人通过两个层面的概括,论述了人的概念,得出“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故而,最终总结了“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而对于其他具体的“个人”,“要讲人道、爱人类,须先使自己具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周作人关注人出于他对人类正当生活的主张,或是说对现代文明的进程的关怀。提倡一种伦理上的觉悟,是在提倡一种现代化的社会观念,追求一种人类正当生活的目标。 周作人以不同于时代人的方式在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演变中找到了自己思想上的支撑,从而拥有了足够的思想定力,坚持他所理解的“人”的观念,来反抗那些留存于现实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非人观念”。 3,怀旧之思:“白菜比玫瑰花更惹人爱”

“吾言爱国,必自爱乡始”,这是周作人在日本留学期间所言的。他极力阐述自己家乡的文化,不断收集关于家乡的儿歌、童话,虽然屡遭碰壁,却一直坚持。可见,故乡的一切对于周作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在周公馆里“蔷薇花”的梦幻,还是在“十字街口”绅士与流氓的心理并存的矛盾,都对周作人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周作人对家乡的怀思渗透在作品中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那独特的魅力常常使人觉得一种淡然而又浓郁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隐藏在作品中,藏在作者的内心,又通过手和笔散发在散文中。如在

《故乡的野菜》中,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对故乡的怀念,却淡淡地说: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然而,在这徐舒的、淡淡的描写中,却贮藏着一种对故乡的眷恋、依恋。接下去,作者又以清丽的笔致,通过对故乡野菜的记写,淡淡地、隐隐地流露出一种思乡的情怀。在记写故乡的黄花麦果之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