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6:1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反叛的先锋艺术交响曲 ——厦门达达的思想探究
第一章 厦门达达的由来
1、厦门达达产生的背景 2、厦门达达主要的艺术活动
第二章 厦门达达的主要思想
综述
1、反传统反艺术
2、一种新艺术的反叛性尝试 3、注重过程和偶发性 4、融合中西方文化
第三章:厦门达达的社会反响
1、厦门达达对当时的影响
2、 对90年代初现代艺术形式的前身 3、后世对厦门达达的反思
小组成员:12级美术史论
张理婧 蔡琪琬 李瑶
第一章 厦门达达的由来
现代艺术的绘画形式于八十年代中后期(1985一1989年)形成了高潮,以势不可挡的
态势,很快就蔓延了整个中国艺术界,史称“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八五新潮”带有很强烈的反艺术色彩,祈求对人性的解放与自我的复出,逐渐摆脱“神”的约束,转化成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当时,很多的艺术活动都不在美术馆中进行,艺术家也乐于保持这种反叛以及疏离的姿态,他们把公众和文化青年当作观众,并期望他们能够理解作品并产生反应。
厦门达达正式出现于1986年9月,是来源于在厦门新艺术馆举办的公开展览,即厦
门现代艺术展。成员们在此前只是志趣相投的一些朋友聚在一起进行一些艺术活动,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群体称呼,即使是在举办这个展览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团体名称,只是后来随着宣传的需要,才慢慢得出这个称呼。 在这次以黄永砯为首的厦门达达运动中,他们举办了“发生在福建省美术展览馆内的事件展览”,主要展出装置和行为艺术。这一团体推崇西方达达主义思想,并称自己为厦门达达。
第二章 厦门达达的主要思想及艺术特征
厦门达达的艺术家们深受西方的达达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中,黄永砅和他领导的“厦
门达达”被视为中国观念艺术的先驱,黄永砅极具智慧地将中国东方的“禅宗”与西方的“达达主义”结合在一起,质疑艺术的形式、功能和整个艺术体系。
1、反传统反艺术
反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概念,起源于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在美国的
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中发展到顶峰。一方面,虽然“反艺术”以反对艺术为出发点,但仍利用艺术所赖以存在的各种条件。另一方面,从传统艺术标准本身来说,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但它又被美术史、美术馆承认,作者称为艺术家,制作的作品称为艺术品。
“厦门达达”反艺术主张的形成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来自于当时社会各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的清算。举例来说,1983年的厦门五人现代艺术展。成员们致力于探索纯粹艺术语言的抽象形式和实物的运用,就是一次对现代艺术的实验,展览中采用的材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电线、废弃的木头、衣服、草席等等。艺术家们想以此来冲击观众对艺术品约定俗成的看法,虽然这些艺术形式在西方己是老掉牙的东西,但用在80年代的中国却有着改革的先锋意义。
成员们想用“非艺术”的这种形式来反对和调侃传统艺术,试图打破传统艺术的规则
而建立一种新的艺术规则。总的来说,他们希望在艺术与非艺术的转化之间找到新的切入点。
2、一种新艺术的反叛性尝试
“厦门达达”反艺术的目的是希望抛弃传统艺术,建立一种新艺术。这种新艺术应弥
合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强调艺术创作的精神性过程,放弃艺术的实用性与功利性。而行为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反叛与破坏性,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重新建构以及视觉的冲击性使得 “行为艺术”成为“厦门达达”成员反对传统艺术、企图建立一种新艺术的很好选择。
“发生在福建省美术展览馆内的事件展览”就以一次突发性的美术事件冲击了展览馆
制度。两年后“厦门达达”再次以美术馆为创作对象,地点改到了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制作了“逃离美术馆”的计划。与前一次不同的是,这个计划不占有空间,不展出作品,带有很强的观念性。“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起人们去注意美术馆本身,美术馆在当今艺术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引起整个的怀疑的颠覆。”
“厦门达达”希望取消美术馆存在的意义,但他们仍然以美术馆为创作对象,没有了
美术馆,从何而来“美术馆”这一名词和计划的制作对象。所以他们理想中的艺术制度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但是这些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观念。
3、注重过程和偶发性
“厦门达达”的上述活动大都没有留下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作品,只记录了整个活动的
过程。从传统艺术的惯性评价角度来看,艺术家提供的艺术品应该有某种固定的形态,能提供某种稳定的审美,但是“厦门达达”更看重艺术动态的、变化的创作过程。
在传统艺术中,艺术过程一直被忽视,虽然它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有着很大作用。“厦
门达达”把艺术过程当做艺术追求这无疑是对传统艺术的极大反叛。
而偶发艺术是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术流派,以表现偶发性的事件为手段,重视
人的行动过程。由于偶发艺术注重艺术活动的随机性,艺术创作即兴发挥,无具体目标、情节。这样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艺术注重创作情节、主题、意义等以及其具有的永久性相悖,与“厦门达达”的“消解意义”、“反对传统艺术”的宗旨相符。因此,“厦门达达”的活动表现出偶发的特征是必然的。
在黄永砯的手稿中写到:为1987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各地青年艺术家学术交流展》
做准备的艺术方案中,第二条方案是“反对有计划(无论是什么计划)和按部就班的展览方式,临时的,偶发的,无计划,无目的地参与。
“厦门达达”表现出强烈的偶发性特征的活动普遍都注重事件性和视觉的刺激性。活
动无法重复,不留下作品,但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并能引起观者的思考,“厦门达达”的许多活动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4、融合中西方文化
“在某种精神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禅宗即是达达,达达即是禅宗,而后现代则是禅宗
的现代复兴,它们都以最坦率和最深刻著称??”——黄永砯《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
不止追求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禅”和“道”的表面的融合,不止于直译。 让解释禅变成禅本身,而又没有禅的痕迹。
第三章:厦门达达的社会反响 1.同时代及后世影响 正因为85时期以“厦门达达”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中国现代艺术这条路上的执着探索,
才使中国现代艺术有了今天的多元化局面。“厦门达达”艺术的视觉刺激性以及行为的极端性,在85时期产生了轰动效应,也为90年代出现的装置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的发展打好了铺垫。
“厦门达达”首先反对传统的绘画方式,他们突破了传统架上艺术的限制,采用观念
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方式,大大拓宽了国内对艺术的认知度,也给同时代的艺术工作者以启示。他们开先河的实验性的艺术证明了在官方体制以外另一种艺术存在的可能,也给观众惯性的审美思维提出了考验。
第二个反对的是传统的绘画观念。“反艺术”口号的提出不仅仅表现出了他们当时在
艺术上的野心,更表现出他们想建立一种新艺术的人文理想。同时,他们在追求形式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以及追求艺术的自律方面都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厦门达达”进行的一些活动在中国艺术的进程和艺术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在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过渡的转折点,成员通过大胆尝试,为自己也为同时代的艺术家争取到了更多的表达权,使艺术形态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个性行为与自我表现的诉求逐渐成为可能。可以说,他们的艺术充当了为中国当代艺术“奠基”的角色,而他们正是用自己的青春参与了打造这个伟大基石的历程。他们所代表的新潮艺术在那时还是具有些超前性与冒险性的,开启了时代新的精神起点。
2.关于厦门达达之反思
名噪一时的厦门达达,在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之后,就名存实亡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