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商业化的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城商业化的研究

——古城商业化对传统文化是传承还是破坏

15服装设计与工程:李江敏、林倩雪、罗伊静、牟金莹、山晨 15机械设计与控制:林烨

指导老师:赖继年

摘 要:在当代中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已经被广泛认可并深深影响着政府的行政手段甚至个体行为。价值观日趋于单一化,经济的物化形式——货币,已成为衡量认识价值的唯一指标。任何具有价值或潜在价值的事物,都无法逃脱商业化这一过程,从而转化为其价值的货币形式。这一点尤其在旅游中得到凸显,古镇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其中尤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及蕴含丰富民俗风情的云南丽江走在开发的前列。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开发,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的点,越来越多别具特色人文景观的古镇已经被商业化所淹没。

关键词:古城 商业化 传统文化 传承 破坏

现代城市的出现,让人类与自然进一步隔离,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压抑甚或痛苦,这一客观事实促进了以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出现。出于对自然的本能亲近,旅游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更多的选择。古镇是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有机整体,不仅有古建民居、历史街区及民间工艺等有形的旅游资源,更有包括空间环境、民族艺术及节事活动等的无形旅游资源,古镇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有着唯一性,也就是说典型的古镇是不可代替的,而正是古镇的这种天然属性,不断勾起现代都市人逃离现实生活的欲望,穿越时空的错位带来了独特而又非凡的人生体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与现代文明隔离所保留的传统环境迎合了现代游客求异的心理。这样独特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喧嚣与躁动而更加珍贵,资本的参与已成为必然。

一、在清河坊、南宋御街的实地调查

(一)考察所见及感受

5月6日,我们小组去了浙江杭州的古城区,位于吴山脚下的河坊街。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旧时,与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国以来,分别为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四家各踞一角,成为

当时远近闻名的区片。杭城闻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烟、杭线)就出与此。这里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

河坊街,这个很有味道的名字,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它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街上的招牌、橙黄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骑墙、明晃锃亮的牌楼,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显得韵味十足。我们在拜访这条老街以前,专门有了解到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洋溢着浓郁的汉文化气息,但是现在经过改造又开张了很多新的商铺,这种\修旧如旧\的方式因为没有时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而显得生硬和单薄,但那些老字号老房子还有保留,比如代表汉方文化的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保和堂、叶种德堂;还有代表茶文化的太极茶楼、大和茶道馆、翁隆盛茶荘;以及代表骨董书画的荣宝斋、雅风堂、华宝斋,的确很有书画味道的名字;不过最吸引我的是代表我们祖先独具匠心的民族工芸欧冶刀剑、喜得宝、王星记扇庄、龙泉青瓷、吴越人家、张小泉等十分出名的古商铺,惊讶于他们高超的制作工艺。

但是从客观方面说,河坊街也的确有些变了味,现代化的店铺也不断渗透入其中,并且有些店铺虽然挂着\老字号\的招牌,但卖的东西却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更多的是现代的加工商品,着实让人有些失望和难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间的累积和沉淀才造就了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这些真正具有意义和值得保留的老东西应该由我们传承下去。所以不应该只为了吸引游客而破坏传统的制作工艺,可以在不损坏其原有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创新。

走遍了河坊街,总的来说改建后的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民初风貌,有突出其文化价值,营造了一种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保持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同时确定河坊街为步行街的确可以让游人慢慢品味古城镇的文化古韵。河坊街作为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和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细心的我们还发现,杭州都市风俗经过南北融合,已基本上在生产、生活、婚丧、岁时、娱乐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尚。杭州人本以米饭为主食,后因北方流寓人多,面食骤然增加。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满月、百日、周岁的仪式礼节,也渗入了中原的习俗,娱乐风习也有不少是继承北方遗留下来。南北的融合增添了河坊街这条古街文化和习俗的多样性,让各地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文化的共通和认可。

(二)访谈路人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对分年龄段的某几个路人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如下: ①20-30岁,大学生情侣

去过的古城镇或有古老地方的城市:5个。分别是:安阳、开封、杭州、武汉、郑州。 认为古城镇商业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适度的开发商业化,不改变当地的建筑风貌和一些风俗,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一些有传统韵味的东西,对传统文化是有推动作用的,并表示过度开发商业化肯定是不好的。

②20-30岁,女游客

去过的古城镇或有古老地方的城市:中山陵、周庄、北京、天津、无锡。

在问及商业化对于古城镇是一种传承还是破坏的时候,她认为是一种破坏,并且她个人现在很多人觉得更喜欢去一些还未开发的古村落,那里的文化古韵没有受到破坏,更能感受到一种原滋原味的东西。

很多古城也是可以通过现在创造出来的,就是通过现在虚造而来的,然后由某些“有心的商人”赋予它们“历史”,所以我觉得古城商业化不但是古城街上售卖的东西,还可能是整条街本来就是一个商业的存在。

还有就是古城的规划者就有可能把原居民进行拆迁移除,原居民要脱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对原居民很残忍,而且游客根本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原汁原味,既可能使某些有信仰的人基本毁掉自己的信仰,也使这种非文化遗产得不到保留,真的是非常的遗憾,重要的是游客到每个古街都是这种模式,古城文化慢慢也会失去其新鲜感变得毫无内涵和意义。 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③20-30岁,剪纸艺人

拜师学了2年剪纸艺术,表示喜欢剪纸,学的人还行,可能不是很多,并表示来询问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正想学的,只不过是好奇来问问而已。通过剪纸来赚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2年待在杭州的时间里,觉得杭州的河坊街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④30-40岁,游客情侣

去过的古城镇或有古老地方且保护的较好的:苏州的平阳。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不应千篇一律,应当保留当地的特色,有些地方只是适度开发保留了当地的特色,去旅游的人也很多,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商业的开发度,而是有没有做好一种营销模式,如何衡量好文化与商业的关系,认为适度的商业化对于古城镇也是一种传承。

⑤50岁以上,大伯大姨

去过的古城镇或有古老地方的城市:上海、城隍庙、天津的文化街。

认为商业化对古城镇是有影响的,并说虽然其他地方也有人去旅游,但是自从G20之后,人数都没有杭州多。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访谈难免会有偶然性,所以结合实地调查的认识及访谈,我们设计了问卷面向更广大的群众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