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公民环境素质》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0:48: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环境科学与公民环境素质》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学分 32 环境科学与公民环境素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Citizenship Environmental Science Diathesis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0 B 通识选修 课内学时 2 32 课外学时 先修课程 实验学时 无 0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 开课学院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张敬东、屈志光 环境科学与公民环境素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起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与环境健康,环境经济,环境法学,环境监测,课程简介 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事(200字左右) 故应急救援,环境教育与公民环境素质等。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让学习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基本的环境科学素质,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进而实现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理

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科学问题,特别是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科学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人类环境及其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讲课 实验 实践 课时合计 3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环境的类型与构成,掌握环境的特性与功能,了解环境质量与评价指标,熟悉环境质量标准。 本章主要内容: 1.环境的定义

2.环境的类型与构成 3.环境质量与评价指标 本章重点、难点: 1.环境的特性 2.环境背景值 3.环境质量标准 本章参考文献:

1.杨志峰,刘静玲等: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方淑荣:环境科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2.环境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3.如何看待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

4.现代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怎么样的? 第一节 环境的类型与构成 1.环境的类型 2.环境要素

第二节 环境的特性与功能 1.环境的特性 2.环境功能

第三节 环境质量与评价指标 1.环境质量 2.环境背景值

3.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第四节 环境质量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4.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第二章 环境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情况,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 1.环境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 3.中国环境问题 本章重点、难点:

1.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全球环境问题的实质 3.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本章参考文献:

1.Hernan.R.E:借来的地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Carson R: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