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3:35: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励机制又激励着学生力所能及地勇往直前,体现了作业的挑战性。

(4)教师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内容、形式等,甚至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出错点也能间接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中积累今后的作业设计素材,找对设计方向。

(5)在作业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的排查与确定过程,有助于他们养成整理复习、查漏补缺的习惯与能力。

(6)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 4、策略实施注意点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以下两点在操作中值得注意:

(1)学习出题技巧,正确有效出题。

在刚开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目时,我们只简略地说明了知识范围,难度定级等几个要领。结果学生所设计的题目缺乏针对性、难度超纲或过低、表述随意甚至凌乱模糊等,我们反思“出题技巧”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后来,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模仿,逐渐在模仿中习得“出题技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作业题材、形式等的创新,一步一步扎实地进行,效果较好。

(2)客观互评,使用好自己手中权利。

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过于想争取星星与荣誉而不公正地使用自己手中的评价权,使得自主设计作业的用意本末倒置。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公正、公平的重要性,使其体会在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成长更为珍贵、更为重要。

(附:学生作业设计展板照片)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

学生的作业本上每页都有一块用线条隔离出的空白部分,这一小块空白处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的,如同作业随笔一样。如对错题的即时分析,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注释错误原因、错误订正、预防措施;同时也可标注自我提醒强调、自我勉励的话语;盖一个自我鼓励的符号;也可写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额外的收获等等。随学生自身的需要对这块空表处进行充分、个性化的利用。而教师随时对这块宝贵的“园地”进行跟踪了解,以更好地把握学情。

这一小小空白处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经历了诸多摸索幸得的“宝地”:

最初,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进行了典型错题的记录与分析,即教师所 做的《错题记录本》; 接着,我们想到如果转由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分析记录,不仅印象深刻,更提高了其自主评价与自主反思的意识与能力,于是便有了学生所做的《错题记录本》; 后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节问题亟待解决:《错题记录本》需要抄录题目,错误现象,再记录原因及预防措施,不仅工作量比较大,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错误现象的再次抄录是否会影响对正确答案的记忆。这时候,教师的备课本给 了我们灵感,教师的备课本每页右边都会留出这么一块空白处:用于标注设计意图、 针对各个环节的课后反思等,方便即时性记录,且页面清楚整洁。于是我们想到了 学生如果能在错题旁边就地进行分析记录,这样不仅减轻了抄题负担,可操作性更 强,也避免了之前担心的一些负面影响。空白处就这样被预留出来了。

(附:学生作业本照片)

策略三:借学科整合之东风,鼓数学作业之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似乎对科学、美术、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活动更感兴趣,一些经常在数学学科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坚持完成科学学科中的持续性观察任务;能废寝忘食、穷尽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完成一个美术学科布置的橡皮泥塑像......对比中,我们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数学作业能充满这样的魅力。

于是我们尽量使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能朝着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等方向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讨了个“巧”——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中与数学学习相关活动,使这些学科活动与数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完成数学作业任务。比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后,要求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剪纸、折纸活动中完成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实践,同时完成两个学科的作业任务;再如本校几位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活动完成了数学小论文:

最后,我们慢慢地丰富了对空白处的利用,不仅可以进行错题记录,还可以进行许多个性化的需求记录。学生也比较喜欢这样的记录方式。 《被忽略的纸张数据》、《不可忽视的餐巾纸》等,荣获区三等奖。

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兴趣盎然。但这样的操作需要我们勤于并善于了解、发现各学科作业的结合点,要做到对各学科的教材有所了解,与各学科老师积极交流、配合,各方面工作做到位了,这样你就会发现结合点会越来越多。

(附:1、剪纸作品照片:平移、旋转、对称等现象。2、小论文)

十一、思考与展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虽将结题,但探究无止境。课题组成员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感悟时,提出如下思考,这将为我们今后的探究道路指引方向。

1、怎样强化成果的可操作性

一项成果能否推广开来,跟它的可操作性非常有关系。可操作性强,教师们用起来清楚、方便,推广便不成问题。我们想到:

(1)具体操作范例的呈现与丰富对于大家来说,尤其对一线教师是最有力度的说明材料。所以如何在今后的不断探索中积累、整理典型范例,形成册,引导大家更好地分享、升华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去做的。

(2)实际实施过程总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问题,为实施带来困惑,甚至对成果形成质疑。如何将每一项成果的实施环节设计得更具体、灵活化,对困难的预测考虑得更全面、细致与客观。这都是我们在今后的继续实践、探究中需要不断完善的。

2、如何鼓励教师积极、及时、持续性地记录好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我们在这次的课题探究历程中也深深地体会任何教学经验、总结,不是一蹴而就便获得的。许多伟大的理论缘起灵光一闪,或是一点小小的感悟,加上主人的有心与用心,便有了如今的灼灼光芒。而这些点滴感悟也可能成为推动教师走上探究之路的原动力,许多教师因为一下子茫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便失去了走上探究之路的动力与勇气,实际上他们不缺乏经验与体悟,只是缺乏及时积累记录、缺乏自我挖掘的习惯。教师的任何小小感悟都弥足珍贵,所以如何鼓励教师积极、及时、持续性地记录好日常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十二、参考文献

[1] 斯苗儿.小学数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11(6) [4] 叶火生.浅谈作业设计.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5] 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 [7]《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1)

内容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由此我们认为“撬动学生作业自主性”是“作业设计有效性”极为关键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形成对作业的正确认识,主动、充满钻研精神地对待作业,学会自主评价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人经验。

我们在探究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三大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一、改变作业的形式: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操作性作业——注重应用;题组性作业——寻异求同;二、丰富作业的内容:生活性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层次性作业,避免作业的“一刀切”;开放性作业,打破作业的“思维定式”;三、创新实施策略:出让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借学科整合之东风,鼓数学作业之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