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6:13: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A解析∶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因此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因此,答案选A。
6.B解析∶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因此,答案选B。
7.C解析∶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所以才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因此,答案选C。
8.A解析∶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正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因此,答案选A。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13.B解析∶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17、l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因此,答案选B。 14.A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因此,答案选A。
15解析∶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因此,答案选A。
16.B解析∶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性。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因此,答案选B。
17.D解析∶解答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属于沉思型的认知方式。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因此,答案选D。
18.C解析∶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因此,答案选C。 19.C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O~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因此,答案选C。
20.B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因此,答案选B。 21.A解析∶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因此,答案选A。
22.B解析∶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当然,儿童的行为学习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的学习不同,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答案选B。
23.D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因此,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类型差异
2.学习准备
3.纵向;横向
4.认知能力差异
5.具体运算
6.具体运算
7.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逻辑思维
9.自我同一性
10.青春期
11.场依存
12.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3.性格
14.斯金纳.
15.情感体验
16.自我调节
17.先天禀赋;后天环境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到少年期时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3.简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O~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
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4.简述性格差异的表现及其教育含义。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性格差异的表现及教育含义分别如下∶ (1)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①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是指∶
第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劳动、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在这几个方面个体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个体在情绪活动时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第四,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划分性格的类型,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四、论述题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O~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②儿童期(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
③学龄初期(4~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
④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⑦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⑧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与绝望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
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2)对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
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还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举措,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