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1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美国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2006-9-21 12:0 翟华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给世界带来了震惊,它表明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做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司治理运动。美国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反思。以安然为代表的财务丑闻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了重大调整,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尊重股东价值,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的全球化。

一、美国公司治理的重大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一)重视投资者利益,尊重股东价值

美国常常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治理目标,遵循“股东至上”逻辑,以股东控制为主,强调监督和制衡经营者,实现股东的资产收益最大化。但在实际中,股东的价值被严重侵害。

新的企业所有权的认识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集合或称产权束,依据新的企业所有权认识所重新构建的公司治理中,也开始包括了利益相关者,并把承担社会责任、满足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其重要目标。美国公司丑闻的发生,实际上是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一种严重践踏,而股东是利益相关者之一,股东的利益也不可忽视。

美国这次公司治理改革主要方向之一就是要重新强调股东的价值,股东价值的回归可以使投资者恢复信心。美国政府对此提出两个对策:一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二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1、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在两权分离后,由于所有者不再经营公司,所以其掌握的公司信息远远少于经营者,如果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因此,获得足够的信息也是股东对公司进行有效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项权利。强有力的披露制度有助于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评估、持有和表决做出有根据的决策。

信息披露的改革趋势:从原则上考虑,信息披露首先要透明,其次是要进行恰当的会计信息披露,力争能公正和准确地显示业绩;从内容上来考虑,信息披露内容有扩大化的趋势。传统的信息披露一般只包括财务会计信息,而按目前科学决策的要求,公司治理披露的信息应包括公司治理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在信息披露的时间上,主张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由定期披露制度走向信息披露制度。

2、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股权分散、内部监督弱化、公司监督以外部市场监督为主。解决分散股权导致代理成本高昂、内部监督弱化的办法就是寻找一种公共产品来代替股东大会,因此,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十分重要。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1)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出台新的财会行业改革法

为加强会计监督、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防止内幕交易,美国政府和国会联合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财务欺诈人员实行刑事惩罚和设立一个独立委员会来监督会计公司。总的看来,这项法案对未来企业运作、证券市场、审计体制设置了种种严格的规定,强化了会计监管及透明度,从而使打击公司欺诈活动、加强对财会行业实行监管的措施变成了可能。 (2)其他中介机构的理性回归

公司治理中外部中介机构的特点都依赖于名誉资本,其名誉资本一旦卷入公司丑闻中,他们将会被追究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其名誉资本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在未来几年,违规成本会明显上升,随着对美国公司治理监管的加强和重新树立的法律威慑力,中介机构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制衡机制将逐步恢复,中介机构将踏上理性的回归之路。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再次被提升至重要地位,其有望继续成为投资者可以依赖的第一道防线。

(二)重构激励约束机制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和约的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使得委托人代理成本由于风险过大不可能通过和约解决。现代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两个有效的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一直强调股权激励和外部约束,股票期权泛滥以后,它的缺点开始暴露。首先,经营者片面追求股票升值的收益,导致了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出现经营者的收益快于所有者的收益增长,甚至导致公司财务造价。根据《商业周刊》的调查,美国最大的365家公司中,1998年收入最高的CEO收入增长了36%,高于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6.7%,而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没有与CEO们收入同步增长,甚至出现1.4%的下降。;其次,通过业绩好坏来激励经营者,有可能掩盖了某些真实情况。

对此,美国进行了改革,美国新通过的公司法案规定,公司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不实的情况下返还业绩报酬:CEO\\CFO在违规报告发表之后的12个月内获得的一切报酬和买卖股票的收益都必须归还公司,并返还给投资者。另外该法案还规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并且由与公司不存在“实质”关系的独立董事组成。关于期权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是激励长期化,尽量使股票能反映未来现金流的价值,期权就能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纽约证交所新的上市规则要求,公司所有基于期权的股票计划都要经过股东大会的讨论通过,同时,在董事会中大量增加独立董事,收窄给最高管理层的股票期权的授予权;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应进一步改进期权的使用方法,采用战略性期权,就是将期权的奖励依赖于公司股票在同行业股票中的表现,即考核标准不再是股票价格,而是股票价格的比率。 在约束机制方面,美国的改革在董事保险方面,如果公司有财务欺诈行为,董事通过公司享有的责任保险绝大部分将宣告失效,此规定将促使董事更加尽职尽责。

从美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可以看出,良好的公司治理必须激励和约束并举。激励机制体现了股东对管理层价值的认可,调动了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而良好的约束机制则保护了所有者的权益,股东的利益要最大化,必须建立良性的约束和激励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公司治理的全球化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出现了全球各国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趋势,从美国公司治理变革来看,其趋同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放松了金融机构介入股份公司的限制

美国近年制定的金融现代化法案《Gramm-Leach-Biley法案》,放松了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银行介入股份公司的限制,使得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成为可能。 2、 强化机构投资者力量,加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在美国,大部分机构投资者表现出消极股去。由于公司财务丑闻的发生,给机构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机构投资者对自己的利益不能坐视不管。

美国将放宽机构投资者持股的限制,使机构投资者在单一公司中的持股比率进一步增大,从而适时地强化公司股权的集中,这样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作用,使其表现出股东的积极性,对公司管理层产生硬约束。

3、 加强董事会的监督,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独立董事的监控权,

美国在强化董事会方面的一个重要改革思路就是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重新划分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之间的界限,找出称职的独立董事。

(1)加强独立董事的力量:独立董事参与公司监督管理者最重要的领域CEO选任、解雇及薪酬确定,他们作用发挥的程度取决由于他们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应在董事会中占有数量优势,才能得到关于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比较完全的信息。

(2)加强对董事个人及董事会特定程序信息的披露,也可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二、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启发

(一)我国应加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我国一直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畸形结构,大股东往往通过牺牲或剥削外部小股东获取自身的利益。

我国应继续实施股权多元化战略,优化股权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作为股东效率低,法人机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根据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原则和资本雇佣劳动的观点,能够替代原来由国家政府部门承担的选择和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责任的,只能是非国有的法人大股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可以适度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可以考虑逐步发展民营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实行QFII制度,引进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我国的企业就会向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