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0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运用拾萃

苓桂术甘汤首见于 《伤寒论》 67 第 条 ,原文为 “伤寒 ,若吐 、 : 若下后 ,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起即头 眩 ,脉沉紧 ,发汗则动经 ,身为阵阵摇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主之 。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众口一词 ,皆认为是治疗 ” 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 。如 《方剂学》 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 化水湿类 。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 , 健脾利湿 。 《伤寒论讲 义》 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 ,治当温阳健脾 , 利水降冲 。 《金匮要略讲义》 “夫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 根据 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 ,肾气丸亦主之” 的论述 ,把本方作为治疗 痰饮 “温药和之” 的代表方剂 。 《中医内科学》 则用本方治疗痰 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 。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 住 “水气上冲” 这一基本病机 ,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 ,尤其是用 本方治疗心脏病 ,独辟蹊径 ,临床疗效卓绝 ,并加减出一系列 方剂 ,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 1、治疗心脏疾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 ,近世医者 ,只知 “心主血脉 ,” “诸 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 ,每以大剂活血 ,欲通心血管之 , 瘀塞 。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 ,其生理特点 ,是以阳气为先 ,而 并非以血脉为先 。心主血脉 、 主神志 ,必须建立在心

阳督守 之下来完成 ,心脏的阳气旺盛 ,搏动有力 ,方能保证其他作用 的顺利实现 。阳气一虚 ,则阴霾笼罩 ,君主不能用事 ,正如朝 中奸臣当道 ,国安能太平 ? 治病之法 ,与治国同理 ,必须去小 人 ,树正气 ,方能国泰民安 。治国须先君主明 ,治病须先阳气 通 ,阳气者 ,心脏之功能也 ,心脏功能正常 ,瘀血焉能产生 ,气 行则血行也 。据临床所见 ,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 , 水气 上冲所致 。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 , 刘渡舟教授谓之 “水心病”总由心 、 、 , 脾 肾阳虚 ,水不化气而内停 , 成痰成饮 , 上凌无制为患 。心阳虚衰 ,君主失位 ,坐镇无权 ,水气因之上 冲 ,则见胸痛 、 心悸 、 胸闷短气等证候 。临床辨识此病 , 当注 意 色、 、 、 舌 脉 证的变化 , 面色多见黎黑 , 此为 “水 色” 或皮 , 里肉外出现类似 “色素沉着” 之黑斑 ,名为水斑 。舌质淡嫩 , 苔水滑欲滴 。脉或弦 、 或沉 、 或沉弦并见 ,病重时见脉结代或 沉伏不起 。 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 ,治疗当然应予温阳 利水降冲之法 。刘渡舟教授根据 《伤寒论》 论述 , 认为 67 条 “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起即头眩 ,脉沉紧” 乃水气上冲的典型 症状 ,与 “水心病” 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 。所以 ,选择苓桂术 甘汤作为主治方剂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 ,疗效显著 ,充分 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 。 刘老认为 : 方中茯苓作用有四 ,一是甘淡利小便以消水阴而 治疗

痰饮咳逆 ; 二是养心安神 ; 三是助肺治节之令 ; 四是补脾 厚土 ,为本方之主药 。桂枝作用有三 ,一是温复心阳 ; 二是下 气降冲 ; 三是通阳消阴 , 也为本方主药 。茯苓桂枝相配 , 则 温阳之中以制水阴 , 利水之中以复心阳 。正如叶天士所说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 。白术助茯苓健脾制水 ,甘草助桂 ” 枝以温补心阳 。诸药相配 ,则温阳利水降冲而治 “水心病” , 疗效惊人 ,此为刘老独创 ,可谓独树一帜 ! 治疗心脏病而用利小便的方法 , 是为中西医相通的理 论 ,而时医不解 ,一见心脏病 ,就用大剂活血化瘀之方治疗 , 通其血脉 ,血管已经硬化狭窄 ,徒侍药石 ,能再通乎 ? 温阳之 法 ,实乃恢复心脏功能 ,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病人痛苦 , 提高 病人生命质量 。二法合用 ,稍兼活血之品 ,其临床疗效胜过 单纯活血化瘀百倍 。 2、视网膜炎

视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 ,或者视野缺陷 ,眼 前出现黑色物体遮盖不散 ,中医治疗 ,多从活血化瘀 、 滋补肝 肾等方面着手 ,临床有一定疗效 。遇其不效者 , 则无应对之 策 。刘老曾治本病一例 ,初亦以常法治疗无效 ,思之良久 ,观 其人面色黧黑 ,舌苔水滑欲滴 ,脉来弦紧 ,方恍然大悟 , 此非 水气上冲之病乎 ? 用苓桂术甘汤加泽泻 , 30 余剂而病愈 。 足见刘老思路之活 ,辨证之精 。大家治病 ,常规之外 ,尤有奇 思妙想 ,此常医不及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