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9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14: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围巾 B.塑料包装袋 C.玻璃杯 D.木质桌椅 2.乙醇(C2H5OH)是可再生资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3O2=2CO2+ 3H2O,该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有机化合物 3.Na2SO4、K2SO4等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0 C.+4 D.+6 4.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达的微粒,与 所表达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亚硫酸(H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H2S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1个H2SO3分子中含1个SO2分子 C.H2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g D.H2SO3的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32?100% 1?32?16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信息是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8.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反应①:2H2O2 反应②:2KMnO4

2H2O + O2↑

K2MnO4 + MnO2 + O2↑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9.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10.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1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马铃薯

B.鲫鱼

C.花生油

D.西瓜

1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13.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A.Ag、FeSO4、CuSO4 C.Fe、Cu、ZnSO4

B.Fe、Cu、H2SO4 D.Fe、Cu、KOH

14.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2%

C.10.8%

D.19.6%

15.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16.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可能是

A. 5 B.9 C.12 D.13 17.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1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 C.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 D.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 20.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 实验操作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B 50℃时,将17g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D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5分)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 (1)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_____个O原子。 (2)1个O2分子与____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 (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_______,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____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析出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g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该气体是CH4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 CO2能与NaCl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