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6:29: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气压强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因为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学习基础较好,逻辑思维水平也较强,他们对各种新奇事物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新课教授上,我通过演示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实行引导式学习。
学生虽然有前两节压强的知识,但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大气压缺乏直接感受,理解上仍有一定的困难,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PPT动画演示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更好的理解大气压。 二、教材分析
“大气压强”这节课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后实行的,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升,也为后面大气压知识的应用及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奠定基础。随意本本分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利用PPT展示板书,再通过学案这样的书面引导方式,结合各种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练习”这样一系列活动,动眼动手动脑,深刻地感受到大气压强,并学习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基于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中,我的着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有,通过纸片托水,吸管吸饮料,吸空瓶子,吸盘玩具等演示实验,使学生惊讶地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平常事却蕴含着很多物理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际教学中,我大胆创新,准备了脸盆,水,杯子,纸片,空瓶子,吸盘,还有吸管和饮料,让学生上台,亲自感受实验的奇妙,感受美味的饮料,思考其中的物理道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了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我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但用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引导为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期望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有,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
4.使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我们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个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有,感受“实验——观察——思考”的科学方法。
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的Flash动画演示,感受等效替代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领略先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大气压强的学习,激发兴趣,感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理解,理解大气压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矿泉水瓶、吸管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节约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有,大气压的数值,两个实验。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脸盆、水、杯子、纸片、饮料,吸管、矿泉水瓶等。 2.自制PPT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约翰.墨雷 实验(PPT展示):
把玻璃管用纱布包裹后,沉入5000米深的海底,捞出来发现玻璃管变成了雪花状的玻璃粉末。 板书: 1.液体压强:p=ρhg 方向:各个方向(重力、流动性)
练一练(学案): (1)液体因为受到地球的_________而对其内部产生了压强; (2)因为液体具有_________性,所以液体内部的压强方向是_________;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引入新知
1.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么大气有没有压强呢? 2.教师演示实验1:纸片托水 思考:什么力量托住了它们呢? 3.学生演示实验1:吸管吸饮料
思考:什么力量把饮料送进了嘴里面呢? 4.学生演示实验2:吸空瓶子 思考:什么力量把瓶子压扁了呢? 5.观察图片:吸盘
思考:什么力量把吸盘“吸”在玻璃上呢?
引入课题“大气压强”。 (三)新课
1.大气压的产生原因
⑴PPT演示:我们生活的地球被空气包围,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大气层的厚度就相当于苹果皮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