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迎考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3:1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

一、 简答题

1.简述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答:现代知识增长的方式呈现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知识加速度增长;二是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识增长的本质特征;三是理论迅速向技术转化;四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2.对知识的全面认识,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有:①教学便不再强调把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是目的,而是更强调它们的手段意义,即把事实、概念、规则的教学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②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提问和启发为主,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

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5、实现综合性教学的关键和相关要求是什么?

答:综合性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要求有三点:一是教师综合意识和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二是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野,培养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三是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8、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有待确认答案的标准) 答:(1)暗示——设置真实的情景; (2)问题——在情境中要有刺激思维的问题; (3)假设——做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推理——根据假设推导结论; (5)验证——验证结果并得出结论。

11、对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的理解以及知识教育的相应特征有哪些?

中国的知识教育具有了—些自身的特点:第一,知识是预设的。第二,所传授的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学习者只是消极接受;第三,人格化的,即把知识和人品联系在一起。这些特点决定了知识教育具有相应的特征:第一,重结果甚于重过程。其实、所有后续的知识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有知识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因此知识过程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第二.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所有习题都有标准答案。第三,教育者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超过了市场、社会的需要,

12、科学教育包含哪四个层面的教育?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13、文科教育的整体的教育观是什么?

整体的教育观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所现象的视角和方法;第二是表达,能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最后,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15、美育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育美的精神.即对美的境界的追求。

16、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对教育第三次飞跃的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强化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极大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P145 答:(1)科学是人类文明最重要、最优秀的成果,它在人类文化中应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在教育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2)在对自然、社会和对人自身的研究中,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自然科学运用程度是某一学科成熟的标志; (3)科学的方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文学科和人生面临的一切问题。

33、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P161

答:终身教育显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终身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要人人成为主动适应未来变化的人。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说明教师的专业特性包括哪些含义? 关于教师的专业特性,从静态的方面说,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专门化的学习知识、这通常以学历标准来衡量,第二,教师的职业倾向性,比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三、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有人称之为教育形态的知识。 从动态的方面说,第—.教师的成长过程、发展规律:第二.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有效机制、内容和方法。第三,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和社会保障。

36、你是怎样理解学校文化的。

答:学校文化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观念等。其次是要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第三是建立相应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学校文化与教师文化相互相成的,所谓教师文化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其次,教师队伍建设要形成教师讨论的气氛。

37、谈谈你对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的理解

答: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理念能具体化,办学理念能够被教师所认同并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学校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是人文荟萃的之所,是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是顺理成章的事。特色需要细心的观察,长期的探索,多方面的互动,用心的栽培。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大教育家有什么非凡之处? 答:(1)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杰出人才; (2)受到学生广泛拥戴; (3)能激发员工把教育作为崇高事业的热情; (4)具有广为人知的教育观念; (5)具有可操作、可模仿的教育方法; (6)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 (7)有教育定心力 (8)影响力超了学校围墙 (9)能根据社会的要求做必要的变化 (10)有人格魅力,道德高尚 大教育家的非凡之处是: (1)具有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人类的宏大抱负 (2)具有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具有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3)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社会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坚强意志 (4)具有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

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P145

答:(1)科学是人类文明最重要、最优秀的成果,它在人类文化中应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在教育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2)在对自然、社会和对人自身的研究中,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自然科学运用程度是某一学科成熟的标志; (3)科学的方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文学科和人生面临的一切问题。

简述法国保尔.朗格朗对“终身教育”的理解?P161

答:终身教育显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新的

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终身教育的基本目的是要人人成为主动适应未来变化的人。

课堂教学的革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课堂教学的革命表现在: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②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③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④研究性教学; ⑤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

为什么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越少? 答: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不回答、不提问问题不会有任何麻烦,而回答得不好却有不愉快的结果,这是其一;其二,教师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提问仅仅是一个手段,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消极听课、等待教师自问自答。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5.简述知识的综合和综合性教育的关系?

答: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它提出了三个相关的要求:第一,教师综合意识与综合知识的自我更新;第二,培养教师的大学改进课程结构,跨越学科界限,拓宽学术视野,培养适应综合性教学的新师资。第三,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突破单科进修的固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为什么说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

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创造性并不神秘。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你怎么理解“师者,传道解惑也”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答: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解答学生问题的绝对权威。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不断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凡是问题都要求有标准答案。

1.简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何为真实的问题? 答: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为:①设计问题情境;②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③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④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所谓真实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规定的;问题,不是教师主观的问题.更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杜威早就意识到.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一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形成新理论的素材。

2.德国的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分为四个教学步骤,请表述其四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