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4:4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每题3分,共9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而且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而且全球治理又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

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 C.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D.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C.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4-6题。(共14分)

告诉你个秘密 王举芳

暑热天气,便想着吃些清凉的菜。附近的小菜市场有家夫妻俩开的小店,专卖凉拌莱,我简单挑了几样,顺便买些时令蔬菜。蔬菜店的老板姓吴,是个憨厚的小伙儿,待人热情、实诚,我是他家的老主顾。

“姐,今天买的什么好吃的啊?”小吴问。“买了点凉菜。”我边说边挑蔬菜。 “姐,从哪家买的凉拌菜啊?”“拐过街角第一家。”我把挑好的眉豆递给他。 “姐,我告诉你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对我说。我有点意外,虽然彼此算是熟人,但我觉得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

“姐,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他声音轻轻的。

我点点头。他声音很低地说:“姐,街角这家卖凉拌菜的,你不要买,前几天这家男人的哥哥刚死了,你知道是什么病吗?肝炎,肝炎啊!你要吃凉拌菜,去南面的那家,那家干净。”我点点头,对他道了谢,提着菜走出店门。

因为知道了那个秘密,看看手中的凉拌菜,我的胃里不由得开始翻腾,赶紧像避瘟神般,快速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人的猜疑和想象力的后作用真是魔力无限。好些天,一说凉拌菜,我都觉得胃不舒服。 那天,去离家一里多地的农贸市场买菜,碰到刘姐,她做海鲜生意。我们住在一个小区不常见但也不陌生。

“你来买菜啊,不常见你来呢。”刘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我想买点百姓自家种的苋菜。”我说。

“哦,你去中间那家买,那个老太太种的菜不用乱七八糟的肥料。”我应答着,去刘姐说的摊位买了苋菜。往回走,刘姐喊住我,递给我一个板凳。

“你平时都去哪里买菜啊?”“我平时买菜就近,就去小吴那个店。”“小吴的店啊?”“嗯。他人很好,不短斤少两的,卖的菜质量也行。”我实话实说。

“哦,这样啊。我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不告诉你,我良心过不去啊。”刘姐有些面露难色。其实我不喜欢知道很多事,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你可不要告诉别人。知道吗?那个小吴最近生病了,肺结核哦,那天我在医院看到小吴进了传染病区,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你说小吴有传染病,谁能保证他卖的菜不会携带传染病菌啊。以后别去小吴那里买菜了哈。”

谢了刘姐的好意,往家走。忽然觉得心里沉了很多,因为知道了这秘密。

一天去饭店吃饭,邻桌全是农贸市场和小菜市场的生鲜蔬菜商户,刘姐也在,唯独不见小吴。嗯,小吴有传染病,不能叫他到这公共场合来,我这样想。

去洗手间,听到刘姐在说话:“妈,小吴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门。我妹妹和妹夫在小菜市场卖凉拌菜,碍他啥事了?我妹夫的哥哥是得肝炎死了,这并不代表我妹夫也有病是吧?不就是南面那个卖凉拌菜的女人是他未来的大姨子吗?他会到处跟人说秘密,我们也会。你等着瞧吧,他那个店就快关门了。”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小吴真得了肺结核吗?”

“没,是他家远房亲戚得了肺结核。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闺女,这你可做得不对,人家小吴没得肺结核你怎么可以说人家得了呢?” “他跟好几个人都说我妹妹家的凉拌菜不能买呢,我只是----”

“只是什么?唉,你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咱们生意人,更不能这样昧着良心做事,人心是杆秤啊,以后你要是再说人家小吴得了肺结核,我就当众揭穿你,听到没?”

“可是----”“没什么可是的,我做了一辈子买卖,从没亏欠过自己的良心。人在做,天在看。公道自在人心。”听到她们走出来,我躲到了拐角。

原来卖苋菜的老太太是刘姐的母亲。这个秘密,却似一阵无比清爽的风吹向我的心田。顿时,眼前被滚滚暑热笼罩的世界,变得清凉、清亮起来。(选自2017年第4期《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叙述中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小说中交代“我”与小吴“没有熟到可以分享秘密的地步”,“我”与刘姐“不常见但也不陌生”,暗示“我”对他们所说的秘密并不相信。

C.小说注重对比照应,如“憨厚”的小吴、“热情”的刘姐与“不昧良心”的老太太对比鲜明;“心里沉了很多”则照应了“知道的事情太多,有时候会增添许多烦恼。

D.小说借刘姐母亲之口所说的“人心是杆秤”,揭示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基本准则,更是做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赋予作品以积极意义。

5.小说的结尾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课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差、培优”,以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竞争优势。

优质高中和大学的资源分布均衡度不一,供给也相对有限,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又是多样化的。一些学生家庭,在正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时,就力求借助付费的课外补习教育以求子女能够成功进入好的中学与大学。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被当作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服务产业。教育行业蕴含着无限的商机,课外辅导机构呈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在我国,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为课外补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毋庸讳言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课外补习会在学校课堂上睡觉,还有学生因为提前补习相关课程,导致教师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由于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各种补习,学生的业余时间受到压缩,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放学后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的补习课程,还有西班牙2001年开始实施的“地区教育补偿计划”等等。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