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践与探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4:54: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普惠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纬鹏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5期

【摘要】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举措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阶段加快试验区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 小微企业融资 普惠金融

泉州市立足民营企业众多,且以小微企业为主的区位特色,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着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践行普惠金融政策,对此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示范效应。 一、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实践 (一)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出台《泉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对各单位应报送的数据字段、更新周期、更新日期进行规定,完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与平台的数据传输渠道,从制度、技术层面实现信息共享更新的可持续性,促进数据库有效扩容。平台已导入36种类型14.84万家中小微企业的基础数据704多万条,实现工商、质监、税务、公安、法院、环保、科技、人社、水、电、气等17个条块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与交换共享。

(二)扩大信用宣传示范效应,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管委会及新闻媒体,出台活动方案,明确各自职责,构建多方合作平台。评选发布“信用红黑榜”、“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信用黑名单”,积极推进荣誉评选在企业年检、注册登记、融资授信等方面应用,彰显信用示范效应;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LED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加大对失信企业、个人的曝光力度,提高企业主“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意识。

(三)建立多维度的增信体系,缓解抵押品不足问题

1.构建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印发《泉州市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管理规定(试行)》,由县市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总额2.7亿元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共担资金。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5家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计5.81亿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2.创新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打造“信贷+信用+保险”的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融资模式,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按贷款额度的2.5%、0.15%,以银行为受益人,向保险公司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和个人意外伤害保险,即可获得银行信用贷款。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

1.创新小微企业培育方式。依托平台的基础信息,立足企业所处的行业前景,结合税收、水电费缴存、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控制人的信用状况推荐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进入“5000家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探索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扶持。

2.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以小微企业信用档案为依托,开发网贷通、成长贷、助保贷、网易贷、无间贷等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并借助“互联网+”提高授信申请的便捷性,延伸金融服务半径。 (五)发挥配套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深度

调整完善货币信贷政策,增强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2015年,泉州市发放小微企业再贷款4笔、6.5亿元,全市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为35.1%,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深度。

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障碍 (一)地方政府调节作用有待优化

“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现象仍时有存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由于政治任期、政绩考核等原因,难免存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为维护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不断加大对信贷资源配置的指导力度,或致个别企业出现“道德风险”。 (二)联合激励惩戒制度欠完善

泉州市陆续出台《泉州市贯彻落实“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的实施意见》及小微企业“红黑名单”。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应用领域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融资授信方面,未形成充分、有效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联合激励惩戒制度,且激励与惩戒制度未平行发展,对信用良好的优质小微企业激励不够。 (三)小微企业信用意识亟待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泉州市多数小微企业为家族式企业,企业高管往往身兼数职且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对企业的发展缺少长远规划,未建立包括诚信经营在内的企业文化,对信用的认识比较片面,未充分认识到信用作为土地、劳动力、资本、生产技术之外的生产要素在参与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四)缺乏有效的银企对接通道

“5000家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入库的小微企业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推荐,前期挖掘成本高、效率低。项目库建设停留在企业归集层面,未对入库的企业开展信用评价,银行缺乏甄别手段,企业缺乏自荐机制,未能建立有效的银企融资对接通道,入库企业只能默默的“等贷”。

三、普惠金融视角下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对策 (一)用好“两只手”,强化地方政府基础性保障作用

坚持“政府领导,市场参与;人行推动,多方支持”的原则,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从政策环境、规章制度、市场监管、组织协调等为试点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完善奖惩制度,优化区域金融信用环境

1.建立联合奖惩制度。激励惩戒机制通过直接作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行为,成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企业真正“获得好处”,使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2.加强诚信文化教育。探索建立诚信文化教育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参与诚信宣传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学征信、讲征信、用征信”的良好氛围。通过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等方式,提高诚信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促进小微企业内部信用建设。

(三)培育征信市场,建立高效的银企融资对接通道

1.培育地方性企业征信机构。加大对地方性企业征信机构的培育力度,引导征信机构借鉴其他征信公司现有的成熟模式,对入库企业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研发行业评价模型,探索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使信用信息转化成“信用名片”,提升小微企业信用价值。 2.优化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功能。引入互联网金融概念,加大对平台功能的开发挖掘,使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可立足自身情况,根据特定条件寻找潜在的优质客户,锁定最佳的金融产品,推动银企线上对接效率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