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04: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上册《(演唱)踏雪寻梅》优质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踏雪寻梅》 一、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黄自曲,刘雪庵词,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D大调,2/4拍子。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由张立德编配)。歌曲意境优美而俏皮,低声部多以重复为主,模仿了驴儿的铃铛声,非常富有童趣。高低两个声部交相辉映,刻画了“踏雪寻梅”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并喜欢学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重点)

2.能表现好歌曲中“跳音记号”、“渐强”、“弱起小节”的音响效果(难点)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喜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手串铃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生问好歌) 课前练声(5分钟):C大调音阶一次 开口音“啊” 旋律模唱

课前律动(3分钟):《春晓》课件出示孟浩然的诗《春晓》 (此环节练声、律动均为上课之前的准备活动) (二)导入(提问、故事导入)

教师:同学们,刚刚咱们一起律动的这首歌叫春晓,它的作者是? 学生:孟浩然

教师:那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讲一讲孟浩然的小故事。

故事内容:有文献记载,孟浩然自小酷爱梅花,常常冒着风雪骑驴寻梅。(板书贴纸)他曾说“我的诗是在灞桥的风雪中我骑在驴背上构思创作出来的”。由此可见我们这位大诗人对梅花是多么的情有独钟了。后来,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刘雪庵根据这个典故创作了一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踏雪寻梅》,请大

家打开音乐课本翻到48页,跟老师一起走进这梅花怒放的冰雪世界。 (三)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齐读今天的任务一:(老师手指大屏) 反馈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教师:让我们先初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聆听感受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情绪怎么样? 学生1:回答

教师:真是一群会聆听的好孩子,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意境优雅,表现出踏雪寻梅的怡然自得 反馈2:解读音乐记号

教师:同学们,第二点,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出示带音乐记号的旋律乐句,逐条讲解练习 (1)弱起小节的演唱及表现:

“骑驴灞桥过”前半拍休止仿佛跨上毛驴,用手掌划拍演唱

“好花采得瓶供养”同样的前半拍休止,如同闻一闻梅花的芳香,用手掌划拍演唱

(注:红色字为旋律里的重音字) 学生:练习体会

(2)跳音记号与渐强记号的声音表现: 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

教师:音符上的这个黑色的“倒三角”在音乐上叫做跳音记号,表示要让这些 音符“跳起来”,就好像是小毛驴蹦蹦跳跳一样,所以标有跳音记号的音符要唱的有弹性。同样的,小毛驴从远处向我们走来,它的铃铛声由远及近所以越来越大(引导学生说),这个声音由小变大、由弱渐强我们就用渐强记号“?”来表示。所以,这一句,我们既要唱的欢快跳跃,还要注意声音的由弱渐强。 学 生:练习体会

教师: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歌曲音乐记号的难点,接下来就正式开启我们的音乐 学习之旅吧。这一趟旅程来到了任务二(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任务一:

1.初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请认真观察歌曲中的各种音乐记号,并与老师一起学习、表现这些音乐效果。 反馈1:分声部教唱简谱、歌词

教师:同学们,这又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按照合唱歌曲的学习方法高声 部的同学先跟老师学唱歌曲,低声部的同学指着你们的谱眼睛跟着走。 学生:高声部学唱简谱,后填词演唱(师一句生一句),再完整跟琴声唱 教师:现在交换,高声部的同学看着谱,低声部跟老师学唱。

学生:低声部学唱简谱,后填词演唱(师一句生一句),在完整跟琴声演唱 教师:接下来,两分钟的时间,小组之间赶快交流体会,不熟悉的同学赶快请 你的小对子帮忙。 学生:交流体会

(此处循环播放范唱音频供学生练习,教师走动指导,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大拇指) 反馈2:跟音乐演唱、表现歌曲

教师:同学们交流体会的如何了?那我们就尝试着合一次?

教师演唱低声部旋律与高声部合(以便低声部的学生学习唱准和声旋律) 教师指挥,强调表情和肢体要充满乐趣。 学生合唱

教师总结表扬:同学们,通过练习你们发现没有,合唱的魅力在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发言,合唱的魅力就在于高、低声部的冲突对比,同 时两个声部在冲突中的和谐与统一,这是合唱的两大基本要素。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其实,不只是演唱,乐器也能有冲突对比来表现歌曲,不信你们看。教师读:

反馈:表现歌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请同学们看向你们座位的左边,“梅花使者”座位左边已经放有乐器,请拿起乐器起立,没有的同学就“骑驴赏花”用双手来伴奏。 甲:只拍“响叮当”的部分 乙:从头到尾拍2/4拍的节奏 教师:这么欢快的歌曲,老师也想参与进来,这样,你们用乐器伴奏,老师合着伴奏唱上一曲如何?

播放伴奏音频,全班一起表演“踏雪寻梅”的风雅场景,教师演唱高声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