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某些字的读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23:46: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诗中某写字的读音

《幸运52》的节目中有一道题,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 李商隐 《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唐 李商隐 《筹笔驿》)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 (南朝陈 徐陵 《侍宴》)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 (唐 赵嘏 《听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宋 苏轼 《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唐 杜牧 《初冬夜饮》)

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 (唐 唐彦谦 《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

1

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5、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唐 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唐 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元夕闻歌百感并,凄清不似旧时声。天涯谁共伤羁泊,出得京城了此身。(国学大师 陈寅恪)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7、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 苏轼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唐 杜牧 《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 ,不能念成“tiào”。

9、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 (南宋 陆游 《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唐 韩偓 《有忆》)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 (唐 白居易 《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唐 殷尧藩《过友

2

人幽居》)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唐 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

13、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唐 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唐 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16、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18、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