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爬坡题:回顾整理——总复习【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2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回顾整理——总复习

【例1】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思路分析:考查学生对点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的运用,同时融入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的灵活应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由此可以利用方格图将A、B、C的位置标记出来,顺次连接即可得出三角形ABC(如图所示)根据方格图可以得出AB⊥B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两条直角边不等长,因此不是等腰三角形。对于空间想象能力更强的学生,可以通过三个点的数对的特征进行判断:A、B两点(1,5)、(1,

1),第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列;B、C两点(1,1)、(3,1),第二个数相同,表明这两点在同一行。因此AB⊥BC,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而AB和BC不等长,所以不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C

【例2】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千米) “8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5千米,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终点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已知信息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并画出路线图。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则3千米÷1千米=3(厘米),5千米÷1千米=5(厘米),4千米÷1千米=4(厘米),又由电车行驶的方向是从起点站向北偏西30°方向行驶3千米后,向正西方向行驶5千米,最后向西偏南45°方向行驶4千米到达终点站。

解答:

11111【例3】计算++++…+。

26122090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拆数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解答时,先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每一个分数:这些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是相邻的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

这些分数都可以拆成分子是1,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分数的差,如:

1111111==1-、==-、…,这些分数相加后,前后两个分数的和是0。21?2262?323111111如:-+=0、-+=0、-+=0。

22334411111解答:++++…+

26122090111111111=(1-)+(-)+(-)+(-)+…+(-)

2233445910111111111=1-+-+-+-+…+-

22334459101=1-

109= 10

【例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周长为12分米的正方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

A.144 B.108 C.36 D.216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图示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已知长方体底面是一个周长为12分米的正方形,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说明长方体的高与底面周长相等,(如下图)也是12分米;这样先求出底面边长,再根据体积公式v=sh,代入数据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12÷4=3(分米)、3×3×12=9×12=108(立方分米)。

解答:B

【例5】根据以下信息完成统计表。联系实际想一想,这样的天气情况说明了什么?

1思路分析:从已知信息中我们发现:6月份的天数是30天,其中阴天占,根

5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列式计算出阴天的天数是30×

11=6(天),再结合晴天比阴天多占总天数的,可以求出晴天的天数是 6×531(1+)=8(天),这样可以得出雨天的天数是 30-6-8=16(天),由此填写统计

3表并得出结论:雨天的天数大约占这个月的一半,其余天数约占一半。 解答:

要点提示 读图表时,一般根据已有已知信息来步步分析推算其它信息。

结合统计表说明,这个月以晴天为主,阴天和雨天的天数和大约占这个月的一半。

【例6】看图写算式并计算。

(1) (2)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图示法”来解答分数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