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编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10: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082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注:【蓝色为历年真题,蓝色加粗是历年真题重复】整理:小慧

第一章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3. 学前家庭教育

4. 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

5. 机构教育(2006-10)P6: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

6. 学前教育学(2009-10)(2012-10)【有标准答案】: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

7. 儿童观(2011-01)(2012-01)(2013-10)P31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8. 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9.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10. 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2006-10)(2010-10)P34: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11. 理念性儿童观(形式性儿童观) (2013-01) P35:指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把握科学的儿童观的主要内涵,并能用以分析和指导在儿童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自身与儿童关系中的现实问题。

12. 实质儿童观(功效儿童观):指老师不但能从理论上、观念上掌握一定的儿童观,而且具有足以使这种儿童观得以贯彻的内在素养和技能。

13. 教育观(2007-10)P42: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4. 教育价值 (2013-10):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15. 学前教育价值(2011-10)P42:作为受教育者的幼儿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成员与学前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

16. 学前教育价值观: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17.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18. 学前教育环境观:指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19. 学前教育实践观: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总称为学前教育实践观。实践是指教育内容、活动方案的选择、制订、实施及结果的测定、分析等工作历程。 20. 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21. 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在不同的课程理论中,教学也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

22. 学前教育评价观:“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23. 教师观:指对于教师的看法、态度。它涉及老师的地位、作用、权利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受教育观的影响,同时,又与儿童观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章

24. 生态环境:指各种生态因子综合而成的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类)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

25. 生态系统:指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联系

26. 教育的生态环境(2008-10)(2011-01)(2012-10)P53:多层次的环境与多层面的中心构成教育及其构成 要素在内的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多方面的联系和协调,这便是教育的生态环境

27. 生物圈:生物圈是由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中的生物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是地球的表层、外套,呈不规则形状

28. 智慧圈:是地球生物圈的“思维外壳”,是生物圈发展的更高阶段。

29. 角色(2012-01)P61:是指在社会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员所期望的一系列活动和联系

30. 活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行为,具有自己的动量,且为环境中的参与者所意识到。

31. 人际关系:同时指当一个人在某一环境中对他人的活动加以注意或参与其中时所获得的

与他人的关系

32. 微观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体验范型。 33. 中间系统(2013-01) P65:指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随着人进入新的生活环境而形成和扩展的

34. 外系统:指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的一个或更多的环境,这些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痛影响发展中的个体的直接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产生相互影响

35. 宏观系统:指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中的一些共同的因素

第四章

36. 学前教育目标:是根据有关的法规及地方性学前教育目标所定的幼儿园目标,它是对某一幼儿园教育的一些原则性目标

37. 学前教育机构的学前教育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具有明确地计划性和目的性

38. 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2009-10)(2010-10)【有标准答案】P78 39. 幼儿园课程目标

40. 教育活动目标:指某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所引起的幼儿行为的变化

第五章

41. 体格(2006-10)P91: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个体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42. 体格的发展:指体格的生长发育

43.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44. 体能发展(2011-01)(2013-01)P92: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技能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提高 45. 平衡性能力(2010-10)(2011-10)P99: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向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

46. 有氧耐力:指在有氧供应的肌肉活动中呼吸循环机能的持久能力。

47. 柔韧性能力:指人体活动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范围或伸展的能力。 48. 协调性能力: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部分动作的能力。 49.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2008-10)P103:指幼儿园的体格、体能训练要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及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50. 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指在体育活动中,要合理的安排和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

51.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指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和方法、运动负荷等,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和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