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0:0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点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编者选题表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综合
一、选择题
1.(2012唐山三模)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清明日为“民族扫墓节”,由中央政府派要员前往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祭扫。这一做法旨在( ) A.东北沦陷,誓师抗日
B.表彰先贤先圣功绩,鞭策民族自信心 C.向中国共产党表达合作抗日的意愿 D.消弭国民党内派系纷争
解析: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信息——1935年,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鞭策民族自信心,B项正确。但是此时,蒋介石仍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A、C两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
2.(2012淄博二模)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
题号 1、2、3、4、5、6 7、8、9、10、11、12 13、14 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解析:C 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3.在陕甘宁边区,丁玲在回答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的询问时说:“一个作家今天只有一项重任,那就是拯救中国,帮助推动救亡运动。我们演出戏剧,公开演讲,在农村墙上画漫画,还必须教会农民唱救亡歌曲。”促使作家坚持这种文艺方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 B.文艺工作者思想觉悟的提高 C.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解析:D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陕甘宁”“拯救中国”,由此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是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况。
4.(2012威海一模)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
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当时的历史真相是( )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决战计划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开辟了国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 解析:C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
5.如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 )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 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 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
解析: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共产党党旗和青天白日旗同时悬挂,说明国共处于合作时期。 6.(2012汕头调研)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