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体比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4:1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比较

柏拉图认为《国家篇》中,五类政体,贤人政体、军阀、财阀、民主、僭主政体。五种政体之间循环流变。政体循环论的主旨是揭示国家存在的本质规定性---贤人政体。证明贤人优越性。

分类思想,君主制、寡头制、民主制。

法律篇,混合政体论,汲取君主民主优点,与循环论反差大

亚里士多德

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

君主政体、贤能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君主、共和、贵族是正宗,僭主、平民、寡头是变态 二者有本质差别也有联系,什么联系,君主政体最好 相同点

1、 都是为了解决城邦问题,具有相同的理论意义

2、都坚持伦理政治观,具有相同的理论属性,都认为解决城邦问题建立在伦理道德之上,所以、、政体观最终目标都是达到至善,在《理

想国》中,柏拉图将伦理思想与政治融为一体,提出使道德理念和公共权力合而为一的哲学王设想,并坚持认为这一理想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伦理学和政治学分别论述并明确各自的研究领域,使二者在体系上相对分离,但他主张伦理学不仅要研究个人的德性培养,而且还要为城

邦政治提供伦理价值基础,并进一步

指出个人和城邦的正义是相通的。这样,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观从根本上讲,仍然是以伦理学为依归的。

3、 都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具有相同的理论目的 4、 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同具非现实的理论局限 不同点 哲学王和中庸

表面上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原则是相同 的,但实际上他们对政体本性的判定标准并不同。在柏拉图 看来,区分政体优良与否的唯一恰当的标准是统治者是否具 有能够。照料公民灵魂町1]的确切的科学知识,至于统治者 的人数多少、贫富善以及是否守法等是次要的,所以他以上 对政体的划分只是形式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在 于提出判断政体的本性要看统治者是以公民的利益还是以 统治者的私利为目的。公共利益是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的区 分点,亚里士多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明确这一原则。更在 于他认识到,实现这一原则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政体形式,而不 同于柏拉图的只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极端形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