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5:05: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独特见解 表二:教学效果比较

班级 对比班 实验班 会 100% 100% 网上搜索信息 熟练 50% 100% 应用 35% 85% 合格 100% 100% 47.5 22.5 数学成绩 优秀 95% 100% 增幅 +3.5% +0.6% 从两个班各四十名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比看,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提高自学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虽然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有所增加,但从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负担并没有加重,有的同学还不满足所学知识,要求教师讲授更多的知识。

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行为

①课程资源的丰富与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应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②情境设计更具有个性和创意。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

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例如:邓洁老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组街头汽车过往情景,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统计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不同汽车辆数。这样通过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他们眼见为实,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学准备行为

①制作或收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的特点由教师制作、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②教师的协作和共享。我们建立了五年级数学课程的资源库,通过校园网共享,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准备时间。

(3)教学组织行为

①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存储功能快速、准确、生动的优点,能够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能实现实时控制,能够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能够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能够随机做出图像,能够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个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能够对图像(或图形)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师生互动方式发生变革。大部分教师都使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大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

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方法进行研究。对学生问卷调查80份(两个班各4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结果比较如下:

最不感兴 实验班 对比班 最感兴趣 11.5% 10% 感兴趣 58.5% 56% 一般 25% 27.5% 不感兴趣 趣 5% 6.5% ------- ------- (二)探索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内容教学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兼备、动静结合等诸多优势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并恰当地应用,就能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信息技术应在以下五个关键处“应用”最佳,能使数学教材活动起来。

1、在新旧知识的链接处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多媒体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信息技术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个桃子组成的整体……通过多媒体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貌的感知,继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桃子、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在教学的重难点处

在教学的重点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问题。如教学时,我们设计这样的动画:有两辆汽车,有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楚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这样的动画演示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学生对行程问题特征有了一个很形象很具体的认识,解答起来也得心应手。

3、在文字表达的抽象处

在教学的关键处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把由枯燥、抽象的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内容变成了图文、声形并茂的活教材,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教师把教材中的直观图应用信息技术制成能分能合的动画演示:“把重叠在一起的三个饼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有了正确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看做把“3”平均分成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