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8:09: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降水(%) 18.0 9.3 7.9 5.2 6.1 46.5 19.2 7.0 13.4 6.3 45.9 2.1 5.5 7.6 100.0

面积(%) 26.0 9.1 8.8 4.8 6.7 55.4 14.5 8.6 9.0 5.3 37.4 2.1 5.1 7.2 100.0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

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攀枝花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安徽黄山,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岷江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清江流域建始,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

大巴山暴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万源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大别山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英山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长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

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最大24小时点雨量500mm以上的部分地区 地 区 站 名 雨量(mm) 时 间 主要天气系统 川西暴雨区 睢水关 577.3 1972.7 低涡、切变 千佛岩565.0 1938.7

鄂西山地 都镇湾 630.4 1975.8 台风

胡家渡 581.4 1982.7 低涡、切变 北河 501.0 1982.7 低涡、切变 江西庐山植物园900.0 1953.8 台风 樟树岭 500.0 1975.8 台风 麻源 500.0 1967.6 静止锋

长江下游 江苏潮桥 822.0 1960.8 台风 安徽杨郢 653.0 1975.8 台风 上海塘桥581.3 1977.8 东风扰动 7影响因素编辑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水面蒸发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中以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作图,其他类型蒸发器观测值已通过折算系数换算为相应E~601蒸发值。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mm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