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分区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为例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9:15: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土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2土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2.1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由于土地的固定性和自然性,区域的自然、社会条件存在着区域差异,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存在着区位差异。表现在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这些属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又具有相对一致性。土地利用分区就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划分土地利用的基本单元(地域或用地类型区)的过程。2.2土地利用分区的内涵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地域基础上的综合工作,要联系规划地区的多方面的特点,必须在划分土地利用区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发展方向和途径,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来看,土地用途分区其实是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划分,即兼有分类和分区两个面的特征,一般地说,分类和分区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体系,分类是抽象的,分区在空间上是具体的由于土地具有不可移动性,不管属于何种类型的土地在地表都占有确切空间“虽然在认识上可以将研究地域的土地抽象为等级不同的分类系统,但在规划中各个类型都表现为一定的空间地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类和分区是相关联的,分区就是对土地空间区域类型的划分,规划的基础图斑均为一定面积的区域。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属性,表现在它属于陆地表面一定的自然地理地段,是一种由地质基础、从于自然地理的演化、结构和分异规律;土地的经济属性则表现在不同的土地在力,它既受自然属性的制约,又服从于社会经济规律。土地生产力水平是土地各组成因素的综合表现,同时也取决于人类的集约经营水平。与土地属性相适应,52.2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2.2.1土地属性及其与此相适应的土地生产力水平的相似性原则地貌、水热条件、土壤、植被以及水文状况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不同的用途,即具有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不同的潜在能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土地利用分l又: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土地生产力亦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前者是在不加人工影响下土地天然生物生产能力,后者指在人工影响或控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因此,在土地利用分区中土地属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一致性原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2.2.2科学性和行政区界完整性兼顾的原则土地利用分区涉及到多因素、农用,在分区时保留一定行政区的完整,以利战略方案的实施。为便于资料的获取,土地分区布局既要考虑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一致性,又要考虑现行的行政区划,尽量把整县、整乡纳入分区之中,分区与行政区划协调,有利于生产内容的落实,便于开展基本建设和政府投资管理。2.2.3自然条件一致性原则自然地理环境是分区形成的基础。其结构差异的客观自然基础。在分区时保证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一致性,才能使对系统因子的评价置于同一环境条件。分区时要正确分析引起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差异的原因,如降水、温度、土壤等资源,才能保证评价的合理,才能保证分区单元的基础条件一致,使分区科学有效。2.2.4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土地系统中,每一种资源有其赖以存在的特定环境。各种资源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区过程中,不仅要求分别地考察各种资源的性质、数量、分布和用途。而且,要求从资源与资源、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经济目标之间进行综合全面的衡量。区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既要考虑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既要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又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2.2.5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及与此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和改善生态环境措施的共同性原则土地适宜性是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用途的适宜程度,它决定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土地限制性是指由于土地的某些性质限制了土地的某些用途,或者影响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或影响某些用途下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土地限制性强调土地的不宜性与不利因素,是进行土地治理与保护,制订改善生态环境措施,6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十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确定土地分区的重要依据和原则。2.3土地利用分区的技术方法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是对土地利用分区的具体落实,它借助于区划的方法,依据土地的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以及土地利用的相对一致性,将一定的地域按一定标准分为不同的等级区域,每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具有相对一致性,它既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成果。分区法把握了区域土地利用发展的总体结构,反映了区位差异,对宏观的土地利用活动和土地利用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同一土地利用区域土地利用的相对一致性,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总的来看,分区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两大类。2.3.1传统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取量化的指标信息,并将其作为边界特征值,以该特征值的等值线或连接线作为土地利用区的界线,从而实现土地利用区的划分。(1)定性分析法人为运用主观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划区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比较显著,分区界线明显易定的区域。(2)统计分类法主要是根据土地利用的统计资料,提出一定的指标系统,按区内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把指标近似的相邻地区联合成为一个区域。(3)过程分析法任何一个土地利用区都有其历史形成的过程.系统地分析其历史过程是深刻认识其现状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刻地认清现状,才可能科学地预见其未来.根据主导用地部门发展的需要,将有关的相邻地区划在一起,组成一个土地利用区。(4)叠加法在划分时尽量尊重和参考已有的各种规划界线(如农业区划、城镇规划、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等)。将有关的成果图件叠置在一起,如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城镇规划图、地形图叠加起来.再按分区标7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土地利用分区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方法准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划分。如果分区改变了原有的规划界线,必须与原规划部门协商。这是分区的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2.3.2数学方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区域科学的建立和地学中计量革命浪潮的兴起,电子计算机和新方法的引入,许多现代数学方法在区域研究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的科学方法论.随着经济统计、计量经济学与地理学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数学方法已成为区域结构分析,特别是土地利用分区重要的科学方法与手段。可以说,凡是可以进行层次分析与分类学研究的数学方法,都可以在土地利用分区中加以应用.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1)聚类分析;(2)判别分析;(3)系统评价层次分析;(4)主成分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首先将要区划的地区按一定原则进行分割(用方格法或某一级行政单位),构成区划分类计算的空间样本,然后根据土地区的性质和特点,拟定一定的指标(对定性指标要进行数量化),建立起原始数据矩阵.再按照区划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样本相关性或相似性计算,构成区域划分的谱系或区域归并的判别值,从而得出土地利用分区的结果。2.4农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法和“四定"法2.4.1农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一种类型。其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生产力经营水平和农业耕作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科学方法和综合分析土地各构成要素对作物生长的适应性与限制性,以此反映土地对作物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强度,从而对农用地进行分类定级,以表明其作为耕地、园地、林地、养殖用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的大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为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和保护耕地提供依据。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每一个评价单元,选择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园地)为评价目标,根据土地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社会的要求,分析土地适宜性的过程。本文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主导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土地质量评价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持,专家知识系统为保障,力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可靠性与科学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