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23:1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它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它来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大发展。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哲学分析,侧重于方法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体系中,方法论原则则占有核心的地位。
第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1)任何科学方法归根结底都为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所决定。(2)方法论支持、影响甚至改变着一定的世界观。(3)哲学世界观终究要转化为一定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意义上也有一定差别。首先,两者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哲学世界观的范围是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整个世界;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方法,只限于研究方法这个范围。其次,哲学世界观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是间接的,作为方法论研究对象的方法,往往是以规范、章程、条例、准则甚至律令等相对确定的形式存在着的,并且方法论还规定了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适用范围、有机联系等等,这就使得方法论知识具有直接操作性,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去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研究活动以及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哲学世界观往往是一种理论形态,表现为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它要转化为方法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发生指导作用,往往要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方法论原则就是哲学世界观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哲学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这样,方法论原则就具有了双重特点:一方面,它不是纯
粹的理论,它简单明了、清楚明白,具有某种准则、律令、模式的形式,带有很大的指令性,操作性;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为一定的理论体系所支撑,是一定的理论体系的浓缩化、结晶化,因此它并不等于一套具体而细微的操作技术,不去管人们具体实践的操作细节,而是管整个行动方案,管大致的研究思路。 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必须首先明确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唯物史观,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会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凭借这些原则来实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首先,方法论原则制约、支配着研究课题的选择,遵循不同方法论原则的人,有其自己考虑问题的特定的角度,因而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甚至是极大的差异,例如,信奉“证实原则”或“证伪原则”的研究者们,会自然而然地把那些既不能证实也不能伪证的形而上学问题、神话、占星术、宗教和伪科学问题排除在自己的研究视野之外。
其次,方法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制约着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例如,汤因比按照“文明社会可比性原则”,在研究文明史的过程中,就注重运用比较研究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历史的狭隘性,把所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为更好的综合创造前提,并且,这种研究方法还有助于揭示历史规律的同异,为深入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创造条件。
再次,方法论原则还影响、制约着研究途径、研究步骤、研究态度等等因素。例如,波普所描绘的科学进化的逻辑,也就是他认为的个别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逻辑。波普所要求的研究态度是:大胆地猜测,无情地批判、进攻、创造,充分宏扬主体的能动性。
以上表明,方法论原则是科学世界观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中介。它影响、制约、支配着科学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3、什么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即人性、教养。欧洲15、16世纪开始使用这一名词。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别于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皮亚杰:“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 能做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是社会性的。只有当 人们能够在人的身上分辨出哪些是属于他生活的特定社会的东西,哪些是构成普遍人性的东西时,这种区分才有意义。……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人们接受这样的观 点,即‘人性’还带有从属于特定社会的要求,以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在所谓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之间作任何区分了。”
4、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它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学科,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深度文化中高度综合,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加以划分。当前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涵盖了数十个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它们与工学、理学、医学、农学和军事学等一道构成了当前我国的学科门类体系。
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人为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5、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
第二,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6、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与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的加以理解。所谓确定性,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
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所谓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或证伪所达到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的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固执己见。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看它是不是真有道理、有几分道理,择其是者而从之,其不是者不从之。就是说,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
7、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有哪些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们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表现。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通过偶然认识必然,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
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他们或者是重大历史活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或者是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的重大发明、发现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因而收到人民群众的热爱和拥护。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接合起来,给社会历史以全面、科学的解释。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的社会成员,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不论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有什么特征,本质上都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其历史命运也同他所属的阶级的命运相一致。阶级分析法可以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历史人物的基本线索。
(2)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条件为他们提供了历史舞台,可以使他们有所作为,也限制着他们的作为。我们评价任何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既要肯定其历史贡献,又不忽视其历史局限;既不把他说成是超越时空的无所不能的人,也不要用后世的标准去苛求前人。
(3)辩证分析的方法。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又要看到其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其前半生,又要看到其后半生;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不要简单化、脸谱化,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9、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有哪些? (1)整体性原则
由于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了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而形成社会系统的新质态----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种整体性能是由社会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在整体层次上涌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总和所不具备。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以使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 (2)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取决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