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实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36: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实验教案

一、 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是浙科版生物学选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示菌。了解掌握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更加了解大肠杆菌,对学生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二)、学习者分析

所教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学生。他们之前没有学习过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对于这一块内容不仅缺乏实际经验还缺乏理论知识。但是已经学习过原核生物。且理科班的学生一般来说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二、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进行验证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明确说出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简要阐明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微生物培养技术。 2. 过程与方法:参与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增殖的过程,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培养微生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认同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四、 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五、 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六、 课前准备

经过高压灭菌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皿、漏斗、醋酸纤维素滤膜、三角瓶、抽滤瓶、镊子若干。

七、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同学,“一般都是如何检测自来水以确保饮水安全?”。通过这个问题引出这次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在实验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肠杆菌,然后重点讲一下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强调安全和注意事项之后再开始实验。

(一) 理论知识

1.大肠杆菌的性质和主要特点(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其代谢产物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告诉学生有兴趣可以课后查阅更多相关资料) 2.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1)培养基的配制(以伊红-美蓝培养基为例)

蛋白胨 10g 乳糖 10g 磷酸氢二钾 2g 琼脂 20~30g 蒸馏水 1000ml 2%伊红水溶液 20ml 0.5 %美蓝水溶液 13ml

根据配方配制培养基。培养基配好之后,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7.2.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pH不一样。配好之后将瓶口包扎好,贴好标签,用高压灭菌锅灭菌。

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实验室一般采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 (2).倒平板、搁置斜面

待培养基冷却至50摄氏度左右时即可将培养基倒入灭菌过的培养皿。有时候根据需要也可搁置斜面。即将培养基倒入灭菌过的试管中,将试管斜置,待冷凝后即可形成斜面。 (3).接种 (4).培养

3.实验步骤:(1)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倒平板。

(2)用火焰烧灼自来水龙头3min,然后打开水龙头放水5min,再用无菌的三角瓶接取水样,改好瓶盖。

(3)将漏斗和抽滤瓶固定好,用镊子夹住滤膜边缘,使粗糙面向上放在漏斗上,将水样倒入漏斗,边抽滤边加水。

(4)抽滤完成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改好培养皿盖,放在37摄氏度条件下培养20小时。 (5.)观察统计。

4.注意事项:(1)在倒平板时要注意不要将酒精灯碰翻,也不要倒出培养皿之外。 (2)用火焰灼烧时要注意,停止灼烧后不要用手开水龙头,可借助镊子或试管夹等。

(二)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在做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安全和注意事项。

(三)学生实验

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展开实验。

(四)观察结果

一天之后学生来实验室进行观察计数。最后将结果写成实验报告上交,并思考用“火焰烧灼自来水龙头3min,然后打开水龙头放水5min”的目的是什么。 流程图:

理论学习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统计结果学生自己操作